14. 車二退六 前炮進2
棄炮轟仕,先棄後取,棋風潑辣。
15. 帥五進一 炮5進5
16. 帥五進一 車6進2 17. 帥五退一 車6平3
紅方九宮已遭破壞,黑方大占優勢。
2. 列手炮
棄象陷車
1. 炮二平五 炮2平5
2. 馬二進三 馬2進3
3. 車一平二 馬8進7
4. 車二進六 車1進1
5. 車二平三 馬7退8
如圖2-31,黑方棄象,目的在於陷車。
6. 車三進三 炮5平7
7. 炮八進二 象3進5
8. 炮八平三 炮7進4
9. 炮三平一 炮7進3
10. 仕四進五 炮8平9
11. 炮一進三 象5退7
黑方陷車成功,得利。第六個回合紅方貪吃一象,致車入圍,結果失利。此著應改走馬八進九可穩操先手。
送兵得子
1. 炮二平五 馬8進7 2. 馬二進三 車9平8
3. 車一平二 炮8進4 4. 兵三進一 炮2平5
5. 馬八進七 車1進1
6. 車九平八 車1平8
7. 馬三進四 ……
如圖2-32,誘車捉馬,取得主動之勢。
7. …… 前車平6
8. 炮八進五 ……
伸炮打馬,是一步以捉還捉的好棋。
8. …… 車6進4
9. 炮八平三 馬2進1
10. 車八進八 車6退3
11. 炮三平五 象7進5
12. 炮五進四 士6進5
13. 仕六進五 車6進1
14. 炮五退二 車6進3
15. 車八平六 車8進4
16. 帥五平六 車8平5
17. 兵三進一 ……
這步棋巧在兵切斷了8路炮與車之間的聯係,送兵得子成功。
17. …… 卒7進1
18. 炮五平六 ……
此棋可謂一舉兩得,一舉進炮轟士,一舉退炮打車得子。
18. …… 車6平5
可改走炮8平5、炮六進五,黑方難以應付。
19. 馬七進五
黑方第七回合車8平6捉馬,被紅方炮八進五以捉還捉取勢。應改走炮8進1打馬較為好些。如炮8進1、馬四進五、炮8平3、車二進八、車8進1、馬五進三、馬2進3,黑或可支撐。
獻炮棄車
1. 炮二平五 炮2平5 2. 馬二進三 馬8進9
3. 車一平二 車9平8 4. 馬八進九 馬2進3
5. 車九平八 車1平2 6. 兵九進一 卒9進1
7. 車二進四 車2進4 8. 馬九進八 車2平6
9. 車二平六 卒3進1
10. 馬八進七 馬9進8
11. 炮八進七 ……
如圖2-33,誘使黑馬踩炮,目的是棄車入局。
11. …… 馬3退2
若改走馬8進6、炮五進四、士6進5、車八進八。以下黑方方法,演變如下:
馬6進7、車八平五、將5平6、車五進一、將6進1、車六進四、炮5退1、仕六進五、馬3退2、馬七進五、馬2進3、炮五進二車6退2、馬五退六、士4進5、馬六進七,紅方勝勢。
3. 當頭炮
當頭炮對反宮馬
反宮馬也叫“夾炮屏風”“半壁河山”,以前運用得不多,皆是因為隻有一馬保護中卒。但隨著棋藝的日益提高,它的運用也漸漸多了起來,大有超越“屏風馬”後來居上的趨勢。它的基本形勢如圖2-34,是經過以下著法形成的:
1. 炮二平五 馬2進3
2. 馬二進三 炮8平6
3. 車一平二 馬8進7
這裏紅方可方案如下:
兵七進一、卒7進1、車二進六、車9進2(不能走馬7進6,因紅方接走兵七進一、卒3進1、炮八平七、象3進5、車二平四捉雙得子),炮八進四、象3進5、馬八進七、士4進5、炮八平五、馬3進5、炮五進四、車9平8,黑方布局成功。
當頭炮對屏風馬
1. 炮二平五 馬8進7
2. 馬二進三 馬2進3
3. 車一平二 車9平8
如圖2-35的形勢,是當頭炮對屏風馬(因為兩個正馬保中卒,形如屏風,所以叫“屏風馬”)最初幾步的正規形勢。現在紅方方法如下:
兵三進一、卒3進1、馬八進九、卒1進1(也可象3進5或象7進5)、炮八平七、馬3進2,成五七炮對屏風馬陣式。紅的設想是使對方中防較弱,以後車九進一、馬三進四、車二進六等向黑進攻;黑則暫時封住紅的左車,雙方各有所得。
當頭炮對單提馬
“單提馬”布局就是一馬護中卒而一馬居邊,它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各子能互相照應。它的著法是:
1. 炮二平五 馬2進3
2. 馬二進三 馬8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