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成、部件等由於結構和使用條件,車輛技術狀況參數將以不同規律和不同強度發生變化,或性能參數劣化,導致機動車的性能不佳、機件失靈或零部件損壞,最終成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非機動車輛多因自身及外部原因遭遇道路交通事故。
2道路因素。
我國城市道路結構尚不夠合理,直線路段過長,道路景觀過於單調,容易使駕駛員產生疲勞,注意力分散,致使反應遲緩;汽車的轉彎半徑過小,易發生側滑;駕駛員的行車視距過小,視野盲區過大;線形的驟變、“斷背”曲線等線形的不良組合,易使駕駛員產生錯覺,操作不當,釀成事故;交通構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車型複雜,人車混行、機非混行問題嚴重;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低於交通需求的發展速度,道路設計要求與實際運行狀況不協調;各地區道路線形、道路結構、道路設施不一,客觀上給過境車輛的駕駛員適應交通環境帶來難度;道路標誌標線設置不科學、數量不足、設置不連續。上述原因均可引發道路交通事故。
此外,由於農用運輸車發展迅速,致使通往農村的公路上畜力車不斷減少,機動車急劇增多。但由於農村各種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管理機製滯後並奇缺,僅有的個別的管理部門也是人少力薄,加上有些農民本來文化及意識就不足,多種有意無意地拒管、抗稅、逃費等,在農村形成了相當的管理“真空”區,致使通往農村的道路上,輪子飛轉,各種車輛肆意橫行,“三無”車輛隨處可見,極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
3氣候因素。
由於地震、台風、山洪、雷擊、大霧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也可引發道路交通事故。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環境發生較大改變,一些地區還可能因冰山融化、湖泊合流的洪水或幹涸、溫度過高而引起的自燃等新的自然災害而引發道路交通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的預防
1提高交通安全意識。不管是哪裏,發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薄。不管是什麼人,遵守交通法規是最起碼的要求。若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很容易帶來生命之憂。
2自覺遵守交通法規。除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外,還必須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才能保證安全。以下兩點是大家必須掌握並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的。
(1)在道路上行走,應走人行道,無人行道時靠右邊行走。走路時要集中精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與機動車搶道,不突然橫穿馬路、翻越護欄,過街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不進入標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險”等標誌的地方。
(2)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市內公共交通等車停穩後,依次上車,不擠不搶。車輛行駛中不得把身體伸出窗外;乘坐長途客車、中巴車時不能貪圖便宜,乘坐車況不好的車,不要乘坐“黑巴”“摩的”,因為這些車輛安全沒有保障。乘坐火車、輪船、飛機時必須遵守車站、碼頭和機場的各項安全管理規定。交通安全事故的處理辦法
1及時報案。無論在哪裏,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首先想到的是及時報案,有利於事故的公正處理,千萬不能與肇事者“私了”。
2保護現場。事故現場的勘查結論是劃分事故責任的依據之一,若現場沒有保護好會給交通事故的處理帶來困難,造成“有理說不清”的情況。切記,發生交通事故後要保護好事故現場。
3控製肇事者。若肇事者想逃脫一定要設法控製,自己不能控製可以發動周圍的人幫忙控製,若實在無法控製也要記住肇事車輛的車輛牌號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