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網絡安全認識
第一章網絡安全認識
上網的安全思考
關於網絡,我們每個人應該都不陌生。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資訊的發展,使網絡越來越成為我們每個人都要接觸到的新的學習和交流工具,所以關於這一章節的大多數問題都具有相當強的互動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我們可以互相交流,使計算機和互聯網真正成為對我們生活和學習有益的工具。
首先我們先從網絡對於我們自身生活和學習的利與弊談起。
事實上,網絡的信息化特征催生公民的現代觀念的更新,如學習觀念、效率觀念、全球意識等。它使公民不斷接觸新事物、新技術,接受新觀念的挑戰。
除了黃色和暴力網站可能對部分人造成傷害外,網絡帶給我們正麵的東西遠比負麵的要多。並且,網絡是不可回避的東西,無論你喜不喜歡,它都要注定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
上網的正麵影響
一、開闊視野
因特網是一個信息極其豐富的百科全書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強,實現了全球信息共享。
我們在網上可以隨意獲得自己的需求,在網上瀏覽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信息、科技動態,極大地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給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二、加強對外交流
網絡創造了一個虛擬的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裏,每一名成員可以超越時空的製約,十分方便地與相識或不相識的人進行聯係和交流,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由於網絡交流的“虛擬”性,避免了人們直麵交流時的摩擦與傷害,從而為人們情感需求的滿足和信息獲取提供了嶄新的交流場所。
上網可以進一步擴展對外交流的時空領域,實現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時現代人以獨生子女為多,在家中比較孤獨,從心理上說是最渴望能與人交往的。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可能會給他們,特別是內向性格的人帶來壓力,網絡給了他們一個新的交往空間和相對寬鬆、平等的環境。
三、促進個性化發展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人的發展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因特網就提供了這個無限多樣的發展機會的環境。大家可以在網上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也可以得到發展的資源和動力。
利用因特網就可以學習、研究乃至創新,這樣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網上可供學習的知識浩如煙海,這給大家進行大跨度的聯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廣闊的領域,為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輸送養料,一些電腦遊戲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拓展受教育的空間
有很多人因為上網而開闊了視野,學到了新的東西,這也是人們上網值得驕傲的一點。因特網上的資源可以幫助大家找到合適的學習材料,甚至是合適的學校和教師,這一點已經開始成為現實,如一些著名的網校,提供了求知學習的新渠道。
目前在我國教育資源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網絡提供了求知學習的廣闊校園,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學到在校大學生學習的所有課程、修滿學分、獲得學位。
這對於處在應試教育體製下的公民來說無疑是一種最好的解脫,它不但有利於其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利於家庭乃至於社會的穩定。上網的負麵影響
一、對於“三觀”形成潛在威脅
人們上網,很容易在網絡上接觸到西方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思想處於極度矛盾、混亂中,其人生觀、價值觀極易發生傾斜,從而滋生全盤西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由於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觀念也充斥其間,對於自我監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人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導致喪失道德規範。同時互聯網上信息接收和傳播的隱蔽性,使人們在網絡上極易放縱自己的行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卻了社會責任。
部分人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說謊是不道德的”,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等,使得有人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大大減弱,網上不良行為逐漸增多。
與此同時,由於缺乏規範合理的監管,很多原本規範的語言開始被隨意篡改。雖然,顛覆傳統並不一定意味著不是進步,但是很多科學的合理的傳統依然是社會有序發展的內在規範。
有很多網絡語言是被大多數公民認同的:比如妹妹叫mm,哥哥叫gg,老婆叫lp,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無聊的甚至是毫無意義的詞語:沙發、灌水、掐架、斑竹等等,一旦隨意使用,勢必造成規範的混亂,那就是有害而無益了。
二、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網絡改變了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及生活方式。上網使人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思潮泛濫。
三、信息垃圾弱化思想道德意識
有關專家調查,有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在網上發布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蠱惑人們。這種信息垃圾將弱化人們思想道德意識,汙染青少年心靈,誤導青少年行為。
這些不良信息對於身體、心理都正處於發育期,是非辨別能力、自我控製能力和選擇能力都比較弱的青少年來說,難以抵擋不良信息的負麵影響。
個別網吧經營者更是抓住公民這一特點,包庇、縱容、支持他們登陸色情、暴力網站,使他們沉迷於網上不能自拔。一些人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盜、搶劫、強奸、殺人的犯罪道路。
四、網絡的隱蔽性,導致違法犯罪行為增多
一方麵,少數人瀏覽黃色和非法網站,利用虛假身份進行惡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麵網絡犯罪增多,例如傳播病毒、黑客入侵、通過銀行和信用卡盜竊、詐騙等。
這些犯罪主體以青少年為主,大多數動機單純,有的甚至是為了“好玩”“過癮”和“顯示才華”。另外,有關網絡的法律製度不健全也給違法犯罪者以可乘之機。
五、不利於家庭的穩定,從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部分人為了逃避現實的衝突和現實的壓力而隱匿在網絡中。然而,這種衝突並不是逃避所能解決,當其達到一定的程度還是會爆發,這種衝突的爆發,會導致家庭的不穩定,並且導致原本就存在的問題更加劇烈,而家庭的不穩定進而影響到了社會的穩定。
如震驚全國的北京網吧縱火案的嫌疑犯就是兩位未成年青年,長期的生活壓力以及得不到家庭的關懷,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報複心理,走上了殺人犯罪的道路。
上網的安全認識
一、網絡自身的兩麵性
網絡具有新穎性、互動性、開放性、平等性、虛擬性、超時空性、信息傳播的高速性、無限性和複雜性等特征。這些特點既可成為優點,又可成為缺點。如網絡的新穎性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甚至使人沉迷其中;網絡的開放性、互動性有利於民主的發揮,但也容易帶來無序、混亂、危機;網絡的虛擬性導致了網絡犯罪感的虛無化,進而使網絡犯罪增加迅速;網絡的超時空性使用戶有更多的自主性,也使網絡犯罪手段更隱蔽,更難以控製。
網絡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信息庫,豐富的網絡信息開闊了青少年的眼界,但伴隨著信息爆炸、信息汙染,各種冗餘信息影響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性,網上黃毒是誘發犯罪的重要因素。
二、生理心理特性
有些人好奇心極強而自製力較弱,往往會在網絡上通過各種途徑觀看在現實中很難看到的暴力、色情信息等來滿足他們好奇心及對刺激的渴望,也會沉迷於驚險、刺激的網絡遊戲中流連忘返。
由於有些人認識水平的限製,看問題常常帶有明顯的表麵性和片麵性,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容易受到網絡的不良影響。
有些人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興趣,有了網絡,他們可以在網上聊天、戀愛,但由於他們缺乏理智和冷靜,往往難以控製住自己的激情,以至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由於被網上戀人拒絕而走向自殺、殺人的也大有人在。
網絡安全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對網上魚目混珠的複雜狀況及危險性認識不足,也容易使人上當受騙。
三、社會的複雜性
當今世界,有許多敵對勢力企望通過網絡來顛覆我們的國家,他們在網上散布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信息,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以達到“西化”“分化”我們的戰略目標,妄圖實現“不戰而勝”的政治圖謀。
有些人對許多觀點缺乏辨別能力,整日接觸這些信息會出現“西化”的傾向。
黑社會組織通過網絡,大肆渲染暴力、恐怖。有些人喜歡模仿,網絡暴力信息極易誘發他們使用暴力的衝動而走向犯罪。
一些邪教組織也通過網絡宣揚邪教理念,如散布“法輪功”,致使許多人執迷不悟,危害社會。
四、網絡控製手段不健全
網絡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但由於網絡本身所具有的虛擬性、全球性、瞬時性、異地性等特點,對網絡社會問題還沒有有效的手段加以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