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避免網絡陷阱

第三章避免網絡陷阱

避免網絡長話詐騙

伴隨計算機及互聯網的普及,網上長話詐騙活動越來越多。我們要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福州電信部門曾接到幾十起上網用戶有關國際話費的投訴,反映沒有撥打國際長途電話卻出現高額話費。

竹歧鄉的林先生上網時因好奇瀏覽了一些非法網站,結果當天產生國際話費1300多元;某公司值班人員晚上為打發時間上網衝浪,結果短短10天產生國際話費5200多元;家住福州道山路的鄭先生7歲的小孩暑假在家玩電腦,一周內話費近3000元。

龐大的信息網絡裏存在各式各樣的陷阱。一些常見的“網絡陷阱”設置在國外某些成人網站中。當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點擊該站點網頁時,就有可能點擊了這些成人網站中可能含有的自動撥號軟件。計算機將自動切斷原來的用戶本地互聯網連接,改以長途電話線路撥號上網,用戶沉浸於網上內容,不知不覺中便產生了高昂的國際長途話費。

另外,一些“黑客”埋伏在某些成人網站外,用戶一旦登錄這些網站,用戶的個人信息比如上網賬號、密碼等就都有可能被這些黑客盜取。

為此,電信部門專家提醒用戶:電話撥號上網時,若有國際長途直撥功能應加鎖限製,最好經常更換密碼,不要瀏覽色情網站,不要隨便下載陌生、不知名的軟件特別是撥號軟件,因為這類軟件都是自動執行安裝,一旦點擊下載其內容,電腦會出現二次撥號或者被對方控製在特定時間自動撥號,撥叫號碼通過長途電話線路重新撥號到外國網站上,變成通過國際長話上網,用戶在瀏覽網上內容的時候,高額國際長途話費同時產生。

針對一些人沉溺於網絡遊戲、上網聊天乃至色情網站,已成為網絡陷阱的受害者。專家認為,上網需要掌握一些防範網絡陷阱的“妙招”。

比如,安裝保護軟件,以便“過濾”出黃色、暴力內容,學會識別網絡黃毒和網絡陷阱,接觸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書籍,培養健康的愛好和“上網觀”等等。

避免網絡聊天詐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 利用網絡聊天進行詐騙的犯罪活動日益猖獗,上網聊天本是現代社會交友聯絡的好方式,有人卻利用網絡聊天進行詐騙。我們要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謹防受騙案。

人們在網上聊天時,不可輕易相信網友承諾的約見,不要把自己家的網絡、銀行卡、信用卡賬號和密碼泄露給別人;不使用網吧的電腦進行網上購物、支付等操作;登錄網上銀行時,要注意核對網址,留意核對所登錄的網址與協議書中的法定網址是否相符。對來曆不明的短信或郵件提高警惕,如接到類似電話、短信或郵件可直接聯係發卡銀行進行確認。

一、盜取QQ號

通過網絡聊天,騙取好友信任或是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好友QQ號碼,冒充原號碼使用者,對其好友再進行詐騙。

二、種植電腦病毒

通過網絡聊天,給好友電腦種植病毒、木馬獲取好友網上銀行相關信息。

三、通過聊天直接詐騙錢財

有些騙子通過網絡聊天,偽裝貧困,騙取同情,從而詐取錢財。他們往往會把一些情節編造得天花亂墜,同時又悲慘絕倫,讓不明真相的上當者心生憐憫,如果我們稍不留神,就會輕信騙子的花言巧語,上了他們的圈套。

2005年5月初,北京一男孩在網上通過QQ聊天,認識外地一女孩,該女網友向其訴說自己的求學的痛苦,並約定到北京會麵但苦於無路費,當男孩按其指定賬號彙出2000元後,女網友隨即消失。

2005年7月,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學生郭某在QQ上聊天時,碰見一個瀘州人在線,二人聊了不久,對方提出借100元錢並告知一銀行賬號,郭某隨即彙出100元。當晚,郭某接到哥哥電話,問為何在網上向他索要500元,郭某感覺事出蹊蹺,立即上網查證,發現自己的QQ號碼已被盜,同時發現有人利用自己的QQ號向其人及好友進行詐騙。 避免網絡短信詐騙

網絡短信詐騙就是詐騙者利用網絡群發短信的便利條件進行詐騙活動。網絡短信詐騙活動大致有如下形式:

一、偽裝成朋友的

“XX,我正在外出差,手機馬上欠費了,幫我買張充值卡,卡號和密碼用短信發給我。”

二、以中獎作為幌子的

“我是XX公證處公證員XX,恭喜你在XX活動中中獎了,獎品是×××,價值×××萬元,請你帶著本人身份證和750元手續費去XX處領獎。”

三、冒充通信運營商的

“你好,移動通信公司現在將對您的手機進行線路檢測,請您暫時關閉手機3個小時。”

四、假裝銀行機構的

“尊敬的××銀行客戶您好!因日前發生多起資料外泄取款卡遭複製盜領事件,為避免盜領,請立即與某金融相關單位聯係××××××某固定電話號碼。”

“×××您好!你的儲蓄卡於××(多為商場或其他消費場所)刷卡消費×××元成功,此筆消費將從您賬上扣除。如有疑問請撥××××××某固定電話號碼某金融相關單位。”

五、有效防範網絡短信詐騙

網絡、短信等詐騙事件的屢屢發生,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的風險防範意識薄弱有關。事實上詐騙團夥的手段並不高明。但由於消費者的粗心大意或是貪小便宜,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我們的風險防範必須從細節做起,時時警惕。另外,也需要對當前的主要詐騙手段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安全無風險。

在網絡空前發達的今天,有部分銀行為持卡人提供了銀行卡取現以及消費的短信提醒服務,正規的短信內容一般包括發生交易的銀行卡卡號或卡號的最後若幹位數。以此區分真假短信。

我們在持用信用卡時,應增強安全用卡的意識。詳細了解發卡行提供的有關銀行卡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範要求,保管好銀行卡及密碼,不對外泄露銀行卡信息,更不要輕易將資金轉入陌生賬戶,這些都可以提高安全係數。

對於中獎之類的短信,則不應貪圖小便宜而誤入圈套。另外,如遭遇詐騙行為,應及時報警,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偵破等工作,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對於網上購物,首先應確定其可信度,應盡可能選擇知名度較高的網站。應注意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商品性能、價格,再購買。網上購物應索取購物憑證或保存交易協議或電子版憑證,收貨時更要當場驗明“正身”。 避免網絡交友詐騙

網友,已成為現在一個非常時尚的概念。網友是人們對那些通過在網絡上聊天、探討問題所結識的朋友的稱謂。互聯網的出現拓展了人們的交往空間,也因此改變了某些人的交友方式。但是,在網上聊天、交友,最容易受到引誘、教唆、性騷擾,甚至傷害。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在使用互聯網電子聊天室的人中,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被騷擾過。因此,網上聊天、交友要慎之又慎,小心壞人在網上教唆、引誘你上當。

一、警惕網上色狼

一些騙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長時間地在網上逗留,尋找自己的獵物。他們會充分施展自己的詐騙才能,或者侃侃而談,或者妙趣橫生,直到騙取你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你的生活習慣,你的各種喜好等等。等你消除戒心以後再更進一步地取得你的信任,到時候可能把你的郵箱密碼或者是遊戲密碼甚至是銀行賬號和密碼也騙到手。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那就更加要注意,你在聊天時認識的那個風度翩翩學識淵博的人,很可能就是一個大騙子。

20歲的大學生麗麗是個網蟲,每天的課餘時間,她都在網上度過。她給自己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叫“開心果”。她每天都會收到數十條來自四麵八方的回信,其中有個名叫“開心鳥”的網友,麗麗覺得他可不是一般性人物,談吐不凡,知識麵寬廣,真讓麗麗覺得相見恨晚。

後來,“開心鳥”發出了會晤邀請,麗麗非常苦惱,心想不去,唯恐會失去一位網上密友;如期赴約,又心有餘悸。最後,聰明的麗麗想出了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她請學校的男生作陪,並將約會地點定在博物館門口。約會的時間過了10多分種,網友終於出現。令麗麗吃驚的是,自稱是年齡相當的網友,看上去年近40歲,而且一見麵,他就邀請麗麗去賓館坐坐,說是已開好了房間。

因有男生在不遠處監護著,麗麗也不害怕,大膽地和網友一起去賓館。隨後的事更讓麗麗措手不及。網友剛剛落座,就要來抱麗麗親熱,然後還去解麗麗的衣扣,欲行不軌。幸虧男生及時聽到麗麗的呼救,才製止了悲劇的發生。

二、避免網絡情感詐騙

網絡情感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網絡與受害人談戀愛、結婚等形式騙取財物。田某在網絡聊天時認識一位自稱姓楊的女孩,二人一見鍾情,戀愛不久女孩就要求結婚,田某也非常願意。女孩就以回老家辦結婚證明為由,向田某要了3000元現金,但一去不返。三、警惕網上劫匪

還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網友的外衣圖色圖財。一天晚上,22歲的趙晴在網上遇到網名為“眼神”的男孩。兩人一“見”如故,並在電話裏約定在某網吧見麵。20分鍾後,趙晴在那家網吧見到了“眼神”及另外2個男青年。幾人在飯店晚餐後,“眼神”提出先送兩位朋友回家,再送趙晴,4人同乘一輛出租車,不一會兒便出了市區。途中趙晴要求下車,遭到拒絕。3名男青年將趙晴拖進一處平房,實施輪奸。隨後搶走了她的手機和1500元現金。

網上交友聊天,某種程度上能夠釋放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中的緊張情緒,或多或少地能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我們不應全盤反對。但是,我們務必要小心網上陷阱,在網上交友時應做到:不要向網友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和地址、電話、學校名稱、密碼等個人信息;不與網友見麵,如非見麵不可,也一定要去人多的場所見麵,切不可去賓館、私宅等處見麵;對網上求愛者不予理睬;對談話低俗的網友,不要反駁或者回答,立即離開該聊天室,從此不再理他,也不要再用過去的網名上網。避免網絡廣告詐騙

網絡廣告詐騙就是網絡騙子為了自身利益發布的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虛假、違法廣告。從現狀看,網絡廣告詐騙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一、誘餌廣告

即施動者對實際上不能進行交易的商品做出廣告,或者對商品的數量、日期有顯著限製而在廣告中不予明示,以此引誘受動者前來購買,並鼓動其購買廣告商品之外的商品。據報道,美國為了對付此類網上欺詐活動,其聯邦貿易委員會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網站,將欺詐性網站鏈接、輸入到其數據庫中。

二、虛假廣告

即廣告施動者利用虛假的事實進行廣告,以騙取受動者對其產品或服務的信任,從而成為購買其商品或服務的潛在客戶。網絡廣告的誠信問題同樣值得關注。網絡廣告由於市場準入門檻相對較低,所需成本也不高,互聯網的草根性已然使得每個人發布廣告成為可能,加上法律法規上的相對滯後,網絡廣告管理起來步履艱難。一些網站妄視法律、消費者利益,發布虛假內容廣告,甚至從事法律禁止的內容宣傳,給網絡廣告以及互聯網的健康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三、濫用名人肖像的廣告

名人的廣告效應是顯著的,而一些網站(尤其是中小型網站)一方麵希望擴大自己的影響,以產生豐厚的經濟效益,但另一方麵又不願或無力提供足夠的資金,於是常常不經名人的同意,擅自對其肖像進行加工處理,製作成網頁或Flash圖片,以擴大自身的對外宣傳。

四、違反行業規定的廣告

不同行業對各自的廣告要求也不同,例如藥品和煙草的廣告就有其特殊要求,如果網絡經營者未能根據法律對特定行業的特殊規定進行廣告活動,則很可能構成違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