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日常防騙常識
第一章日常防騙常識
社會上詐騙的主要手段
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由於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愉快”的氣氛下進行的,受害者往往會上當。提防和懲治詐騙分子,除需要依靠社會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還是我們自身的謹慎防範和努力,認清詐騙分子的慣用伎倆,以防止上當受騙。
假冒身份,流竄作案
詐騙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證與人進行交往,有的還利用撿到的身份證等在銀行設立賬號提取騙款。騙子為了既能騙得財物又不暴露馬腳,通常采用遊擊方式流竄作案,財物到手後立即逃離。還有人以騙到的錢財、名片、身份證、信譽等為資本,再去詐騙他人、重複作案。
投其所好,引誘上鉤
一些詐騙分子往往利用年輕人急於就業和出國等心理,投其所好、應其所急施展詭計而騙取財物。某城市丁某為找工作,經過人托人再托人後結識了自稱與某公司經理兒媳婦有深交的哥們兒何某,何某稱“隻要交800元介紹費,找工作沒問題”,誰知何某拿到了介紹費以後便無影無蹤了。
真實身份,虛假合同
利用假合同或無效合同詐騙的案件,近幾年有所增加。一些騙子利用年輕人經驗少、法律意識差、急於賺錢補貼生活等心理,常以公司名義、虛假的身份讓他們為其推銷產品,事後卻不兌現諾言和酬金,使年輕人上當受騙。對於類似的案件,由於事先沒有完備的合同手續,處理起來比較困難,往往時間拖得很長,花費了許多精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借貸為名,騙錢為實
有的騙子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資為誘餌,使部分老人和年輕人上當受騙。個別年輕人常以“急於用錢”為借口向其他人借錢,然後卻揮霍一空,要債的追緊了就再向別人借款補洞,拖到最後不了了之。
以次充好,惡意行騙
有些騙子利用有些人經驗少又苛求物美價廉的特點,上門推銷各種產品而使師生上當受騙。更有一些到居民宿舍推銷產品的人,一旦發現室內無人,就會順手牽羊、溜之大吉。
假冒學生,騙取銀行卡
詐騙分子往往謊稱要馬上返校,但銀行卡被自動取款機吞掉,借用你的銀行卡讓其家人給其彙款等手法,目的是借機竊取密碼,並將銀行卡調包,分手後立即將銀行卡上的錢取走。
騙取信任,尋機作案
詐騙分子常利用一切機會與人們拉關係、套近乎,或表現出相見恨晚而故作熱情,或表現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稱,騙取信任後常尋機作案。
詐騙分子何某在火車上遇到了年輕人楊某。於是,何某便熱情地和楊某交談了起來。通過交談,何某摸清了該年輕人的家庭和其他一些人的情況。
在何某得知楊某的好友李某的情況後,他便返身到李某的家鄉,通過花言巧語騙得了李某的信任後,第二天一早,將其家洗劫一空,而李某卻因頭天喝醉酒在蒙頭大睡。社會上詐騙的新花樣
利用電話、短信進行詐騙
犯罪分子利用年輕人防範意識不強的弱點發送“點歌”“中獎”等詐騙短信騙取年輕人高額電話費。更有甚者利用親屬與年輕人聯係不便的特點,假冒身份、編造假情況打電話或發短信給親屬說年輕人發生車禍等意外事故,必須馬上彙錢救治以達到詐騙的目的。
推銷假冒偽劣產品
一些行騙者利用年輕人經驗少又苛求物美價廉的特點,推銷各種產品而使年輕人上當受騙。
以招聘為名詐騙中介費
犯罪分子利用部分年輕人急於找到工作或兼職的心理,假冒職業中介,收取高額中介費。
以高回報為誘餌行騙
犯罪分子假冒公司經理,宣稱招聘公司代理,利潤豐厚,並以與市場較大的差額與年輕人簽訂銷售協議。當年輕人交付訂金後,方才發現貨物有嚴重質量問題。在有些地方,還發生過少數年輕人加入傳銷組織後,又以欺騙方式將老鄉、同事騙入傳銷組織的。
代購票證詐騙
謹防別人以代購車(機)票、辦理各種證件、包車返鄉等為名行騙。
以偽裝的特殊身份進行詐騙
此類犯罪分子多打著社會上的能人、名流的幌子,抬高自己的身價,吹噓自己對找工作、辦事等“完全有能力”解決。
網絡詐騙
諸如虛擬公司、虛擬購物、虛擬貨幣、過關遊戲、網絡中獎等,誘使年輕人進入圈套,謹記“餡餅”即陷阱。
電信詐騙的幾種類型
涉案類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工作人員,以銀行卡欠費、涉嫌洗黑錢或者賬號被犯罪團夥利用為名,打電話或發短信誘騙、恐嚇當事人將資金轉移至所謂的“安全賬戶”,再通過網上銀行將資金迅速轉移,從而詐騙錢財。
欠費類詐騙
騙子假冒電信運營商用語音電話聯係當事人,告知其電話欠費。當事人通過該語音電話詢問時,對方謊稱其在某銀行辦理的1張信用卡拖欠電話費,並要求對方向“某某市公安局”報案。所謂的“某某市公安局民警”又謊稱當事人“身份證被盜用、銀行卡需升級保護、偵查辦案需要”,誘騙當事人說出銀行卡賬號和密碼,轉賬騙走當事人銀行卡上的存款。消費類詐騙
騙子用手機群發短信,稱當事人在商場刷卡消費若幹,若有疑問建議谘詢所謂“銀聯中心”,並留下電話。一旦回複電話,對方又謊稱當事人的銀聯卡可能被盜刷,然後提供所謂的“某某市公安局”報警電話。當事人報警後,“某某市公安局民警”以“保護當事人賬戶”為由,要求當事人到ATM機上把銀行卡上存款轉至指定“安全”賬戶,騙走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