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守望者裸臥的父親3(1 / 1)

探險隊穿越北部山地、沙漠,經過毛目到達新疆巴裏坤。斯坦因受到該城長官熱情接待。長官可愛、有學問,完全是潘震的翻版,隻不過年輕許多。他對斯坦因發現的敦煌文物很感興趣,並詳細介紹古城周圍遺址情況。

斯坦因從他那裏了解一些他潘震的情況。

潘震在那場風暴前被清朝任命為新疆布政史,未就,革命中,曾經有謠言說他被處死,但是,後來人們發現他出現在烏魯木齊,當了新疆省國稅廳籌備處處長兼審計處處長,接著就任財政廳廳長。清末民初,有些官吏因為犯法或虧欠公款,被省政府收繳不少器物服飾,前後積累,數目可觀,這批東西拍賣沒人要,久存庫中就變壞。潘震發行一種“公益票”,每張售銀一兩,中彩的人就以庫中物品為獎。總共發行三次,把庫中的藏品處理完,這為他贏得了好名聲。斯坦因決定在吐魯番考察結束後就去到烏魯木齊拜訪他。

吐魯番盆地是他神往已久的地方,這裏的地理和曆史都使他著迷,很早,他就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究。從地理上來說,盆地低於海平麵,土地肥沃,雖然幹旱,但依靠“坎兒井”灌溉,很富庶。盆地與準噶爾草原之間僅有一些山地相隔,遊牧、定居兩種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聯係,這為吐魯番文化的融合與發展提供契機。玄奘去印度時曾經被高昌王軟禁,但是,他用絕食的和平方式戰勝高昌王的意誌。吐魯番盆地曾經屬於回鶻人建立的帝國,那時,敦煌、甘州都在回鶻帝國版圖之中。回鶻人與蒙古帝國保持密切聯係,這樣,佛教和摩尼教以及千百年來由印度、波斯、中國內地傳來的文學和藝術成分在吐魯番綠洲得以保留下來,直到四、五個世紀前改信伊斯蘭教。

斯坦因開始考察木頭溝遺址。他想將洞窟寺廟中的所有精美壁畫裝箱帶走,在這之前,柯勒搬走一部分。據說那些身在柏林的壁畫遭到螞蟻、老鼠破壞,啃掉了用於加固泥灰的厚膠和泥灰中的草。斯坦因相信傳言可信,因為從現場剩下的壁畫來看,他們當初在剝取壁畫時非常粗糙,甚至可以說是野蠻破壞。如果再不把剩下的壁畫弄走,幾年內將損失殆盡。

同時,他把注意力投向唐代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文物證明,這裏埋葬人的大多生活在公元七世紀,就是唐朝開始對西域實施統治的時候。中國人習慣把死者最珍愛的物品殉葬,所以,古墓裏的物品就更有意義。纏裹屍體的各類紡織物中,最多的是刺繡和錦緞,圖案屬於波斯、拜占庭風格。顯然,這是唐朝絲綢生產者為了銷路才這樣投其所好。

墓地裏還有各種形態逼真生動的泥塑。

就在他小心翼翼開展工作時,吐魯番長官派人轉達烏魯木齊政府意見,他們不喜歡斯坦因在這裏挖掘。近幾年來,中國因為革命而使人們對於褻瀆死者的事情滿不在乎,這些墳墓隻引起當地尋找古董者的注意,但由於迷信心理作祟,不能像斯坦因那樣無拘無束。沒想到,中國當局幹涉了。他敏感地認識到,必須盡快通過潘震消除來自官方幹擾。他安排好考察工作,即刻前往烏魯木齊去協調。

這次相見,潘震仍然表現了以往的熱忱,對斯坦因執著科學考察的精神讚賞有加。在他的斡旋下,本來對斯坦因極其反感的楊增新和外交顧問張紹伯維持表麵禮儀,在招待會上沒有提出考察之事。楊增新大談國際形勢,尤其對日本極其蔑視:“小日本就像烏龜,縮著頭還能過活,隻要一伸出頭來,就挨打!他們以為在甲午海戰中占了便宜,其實,那是中國不願落個大國欺負小國的名聲,中國是君子之國,從來不恃強淩弱!”

斯坦因對他的理論不感興趣,但是,為了能在以後的考察中不受阻撓,便做出很欣賞他觀點的姿態。吐魯番的考察繼續進行著。

斯坦因為防萬一,特派唐古特率領由45匹駱駝組成的運輸隊將141箱文物運往喀什中國花園。他打算帶領剩餘人員打算去高昌古城,但在出發前受到烏魯木齊當局詢問,拒絕他前往那裏考察。

斯坦因氣憤地說:“那裏隻不過是些倒塌的房屋,難道楊增新還想作為軍事重地嗎?”

三月底,所有隊伍彙合在喀什。馬繼業度假去了,代理領事賽克斯接待。

斯坦因花一個月時間重新裝箱打包。

這次考察所獲文物兩倍於上次,有182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