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乃至世界華文小小說領域,廣東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首先,在小小說理論研究上,廣東是全國最重要的小小說理論批評陣地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小小說剛剛興盛時,劉海濤就出版了多本小小說理論著作。進入21世紀後,姚朝文、李利君、雪弟亦出版了小小說理論、批評專著。毫不誇張地說,由於劉海濤、李利君等人的努力,廣東已成為領跑全國小小說理論批評的強省之一。
其次,廣東是整體創作實力強勁的幾個省份之一。很早以前就出現了韓英、申平、牧毫、林榮芝、朱耀華、鄧石嶺等在全國有著廣泛影響力的作家。近幾年來,在廣東作協的大力支持下,在《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和《作品》的大力推動下,廣東小小說日益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夏陽、許鋒、彤子、陳鳳群、阿社、肖建國、蘇三皮、閆玲月、金帆、陳樹茂等一批基礎紮實、個性鮮明的作家正以狂風掃落葉般的力量在全國迅速崛起。
當然,收入本叢書的九位作家——何百源、呂嘯天、海華、李濟超、大海、陳燦富、吳小軍、朱文彬、鄭燕濤亦是這股力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員。
其實,把何百源放在這股力量裏,是不太合適的。因為,何百源1999年就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2004年就被評定為國家二級作家。他目前已發表小小說數百篇,出版小小說集3部。其中小小說《活著不能沒有愛》、《愛情需要藉口》被編進英文版《中國小小說選集》。《活著不能沒有愛》還被編進了美國《百年經典·精品小小說》。應該說,他是一位在全國有著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但考慮到他近幾年重又爆發出了活力,因此就權且歸入到這股力量中吧。
呂嘯天從1992年開始寫作,已出版八部文學專著。有數十篇小小說被《小小說選刊》和《微型小說選刊》轉載。其中,《刀客王七》和《一根魚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幾年來,呂嘯天熱衷於從曆史中發現寫作素材,然後把它放在當下的視野和格局下,重新編織故事。這種曆史與現實互為觀照的創作方法值得重視。
海華原名崔國華,2006底開始小小說寫作,現已在《南方日報》、《羊城晚報》、《作品》和《百花園》等報紙雜誌發表作品百餘篇,並有數十篇作品被《小說選刊》和《小小說選刊》等國內權威期刊轉載。就海華發表的百餘篇小小說來看,其創作素材比較多樣化,既有市井百態的展示,亦有機關生活的描繪。但穿過這百餘篇小小說的表層,我發現了海華創作的奧秘所在,這就是:顯明或隱秘的機關敘事。在這裏,“機關敘事”不單單是指作品內容上對機關生活的描繪,它還包括對機關秩序和機關倫理較深刻的剖析和揭示。
李濟超從1983年開始不斷有小小說見諸報刊,前些年《汕尾日報》副刊還開設過其個人小小說專欄,並出版過《李濟超小小說選》和《尷尬世事》。李濟超的小小說以幽默、諷刺見長。如他的《乖魚》借由“由誰試吃乖魚(河豚)”這一情節批判了一些基層官員溜須拍馬和草菅人命的醜惡嘴臉,並以別樣的筆調,寫出了一場乞丐的悲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