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川國清河郡鬆岩城。
時已入秋,涼風漸起,街道兩邊店鋪,隻得十之五六尚且開門納客,其餘皆大門緊鎖,庭前凋敝,蛛網結生。
街市上常有甲士策馬狂奔,口中疾呼“加急戰報,閑人避讓!”的官話,若是在喧鬧繁華之地,說不得要撞到行人,鬧出人命官司。
現下行人往來稀疏,行色匆匆,多是愁容滿麵,或於店前搖頭歎息,或於市上頓首痛哭,秋風拂過,使人心感悲愴。
連那攤販的叫賣聲也少了熱情,顯得暮氣沉沉。
偶有衣著光鮮亮麗,體態豐盈者信步於市,引得衣衫襤褸、光腳住杖的乞討者圍攏左右,口中碎碎念叨,以期拿到個一銅半子。
此間有一老頭拉著一個少年,看二人行頭與其他乞討者毫無二致,垂頭喪氣地走過一間包子鋪,駐足在一個燒餅攤前麵。
這少年名叫薑離,本是安川國隆陵郡金平城人士。
薑家乃是當地的地主鄉紳,有良田千畝,豪宅府院數百間。
薑離是薑家少爺,自出生起便有專人照顧,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十足的富家子弟。
五歲起,他便與族中子弟在薑家私塾學習經文詩詞,以期將來考取功名。
如薑家老太爺一般,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曾是隆陵郡鄉試頭名,雖然在京試中發揮不佳,未得進殿試麵見安川國聖上,但據說也是曾遠遠看過陛下聖顏的,在這金平城地界可是薑家老太爺最得意之事。
薑家子弟若然科舉不中,憑著族中產業,倒也能過的安逸,榮華富貴一世,不在話下。
薑離六歲那年,安川國數個州郡鬧了幹旱,隆陵郡尤其嚴重,任憑百姓如何祭拜求雨,未見半分收效,田間顆粒無收。
薑家老太爺宅心仁厚,免了佃戶一年租稅,當地百姓無不稱道薑家老太爺的慈悲心腸。
卻不料第二年又是幹旱,數月不曾下過一滴雨水,莊稼盡皆枯死田間。
眼見佃戶連種田的種子都沒了,薑家不僅又免了一年租稅,還打開糧倉,救濟佃戶。當地百姓無不感恩戴德,若不是薑家不同意,薑家老太爺的長生祠都要立起來了。
第三年終於風調雨順,田間地頭一派豐收之景,掃盡過往陰霾,百姓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這一天風和日麗,百姓都在積極準備工具、穀場,以備秋收之用。
忽然萬裏晴空之下,一聲驚雷暴起,聞聲之人無不驚懼顫栗、心神激蕩,更有甚者竟癱坐於地,胡言亂語。
緊接著天空刹時陰雲密布,電光閃爍,雷聲不絕於耳,天穹仿若崩塌一般,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便是合抱之木,或連根拔起,或攔腰折斷,猶如摧枯拉朽。
繼而雨水從天而落,宛若天河破碎,傾瀉而下,聲勢之大,不下於臨川觀瀑。
大雨連下了十數日,江河湖泊,無不洪水泛濫;平川闊野,皆成水鄉澤國。
受災的幾個州郡上下,房屋損毀無數,百姓死於災禍,流水浮屍多不勝數,一時哀鴻遍野,苦不堪言。
遭此災禍,薑家亦不能幸免,房屋損毀過半,府院之中一片狼藉,便是多個積年糧倉,也在狂風暴雨中毀去。
薑家上下數百口,一切吃穿用度,盡皆削減,隻因遭此天災,倒是無人敢有非議。
薑家此等大戶尚且如此,尋常百姓更是難以度日,薑家自身難保,也無力救濟災民,薑府門前每日被災民圍個水泄不通,薑家上下隻得閉門不出。
那一日薑離恐怕永世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