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怪洞鬼火(1 / 3)

石室並不大,大約二十多平米,它與石窟的區別是四壁都經過人工修鑿,相對較為平整,除了四下蔓延的藤蔓其它別無長物,正北牆上有座銅門,對麵東南牆角孤零零坐著一具骷髏,身長一米七左右,考慮死後收縮和幹枯因素,死者生前應該有一米七五至七八,算是堂堂男子漢,從牙齒及牙床分析,應為中年男性,頭、胸腔及腿部有嚴重傷痕。

藍真真說大概是殉葬者,無路可走一個人餓死在這裏。阿誠和老董都搖頭,郭項龍蹲到跟前打量了會兒說姿勢不自然,他是死後被人搬到這裏的。我腦中靈光一閃,說會不會是李芒那支探險隊中的人,與古猿遭遇後當場死亡,然後被背到這裏。

老董還是搖頭。

阿誠說不管古今中外擺放屍體都是平躺在地,哪有坐在牆角的?這個姿勢太奇特了。藍真真說也許死者的家鄉在西北方向,臨死前囑托其它人讓他麵朝家鄉。阿誠啞然失笑。

老董目光閃動道小郭來幫一把,將骷髏挪開。郭項龍戴上手套,兩人一齊動手把骷髏移到一米之外。

“碑文!”

阿誠眼尖,一眼看到骷髏背後石壁上的字,呼啦幾個人都圍上去,隻見上麵刻著三排字:天啟四年九月十六入洞,與猿苦鬥,泉州紀泰名德華重傷而卒,前途莫測,餘等垂淚繼行,勉力以慰天。

阿誠說曉飛猜對了,這個叫紀德華的人和李芒一起進洞探險,被古猿打成重傷而身亡,不過字裏行間李芒嚴重缺乏信心,不說“大功告成以慰天”,也不說“事成之後殮屍骨歸故土”,隻用了“勉力”兩個字,好象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我心情沉重地說因為我們一路上遇到的他們同樣遭遇過,以當時的科學水平和觀念,足以造成極度的恐懼感,所以“前途莫測”還是很含蓄克製的。

老董說我不喜歡咬文嚼字,隻想問一個問題,李芒寫完碑文後為什麼用屍體擋住?

我說這段話是李芒一個人寫的,他怕其它人看到了影響士氣,所以…….

藍真真反駁道當年李芒六十七歲了,哪有力氣獨自在石頭上刻這麼多字?應該是他口授,其它人代勞,而且人都死了根本沒必要遮遮掩掩,移動屍體的一定另有其人。

大家心頭一緊,臉色無比凝重。因為這句話讓人產生很不好的聯想,包括銅門後的黑影,與古猿王搏鬥的神秘人,夾在藍真真與老董之間的幽靈。至於我,還想到甬道裏拍了我和藍真真的…….

老董接著說大家再想想,以當時的開采條件,費那麼大力氣鑿這間空石室幹什麼?

有機關?阿誠一下子跳起來抬腳就要往回跑。

郭項龍阻住他,指指石室頂部說你們看上麵的水漬,四壁邊緣也有水印,這裏海拔已達到三百米以上,又有層層銅門密封,就算山洪暴發也不至於衝進來,怎麼會有水?唯一解釋是銅門機關與山上某處溪流或泉水相連,一旦觸發水將從特定的方位湧入,瞬間淹沒整個石室,裏麵的人要麼被淹死,要不被強大的水流衝入甬道,後果難料。

那李芒豈非全軍覆沒?藍真真說。

老董說不至於,李芒為進洞探險足足準備了五六年,想必召集了一批能人巧匠,不然焉能闖過怪獸和古猿兩關來到此地?幾十年宦海生涯和人生閱曆,麵對一間空空的石室當然要研究透徹才會動手。

我說那我們怎麼應付,都退到甬道等水退了再進來?

老董說幾千年滄海桑田、湖泊變遷,當年的山澗溪流早已改道或幹涸,到李芒那個時代機關就已經失效了,因此骷髏上沒有水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