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幹山有牌坊兩處,分別為西山門和南山門。西山門牌坊正麵橫額“莫幹山”,係沙孟海翰墨。
中立柱楹聯,由盧前撰名,譚建丞楷書:
竹海連山,經四百旋高路,軋軋輪聲,直上清涼世界;
莫幹遺跡,曆三千載流光,堂堂劍氣,憑看吳越春秋。
南山門牌坊正麵橫額“莫幹山”,係茅盾手跡。中立柱楹聯盧前撰句,錢君陶隸書:
肇名從吳越春秋,有神工鑄劍山中,長留古跡三千載;
避暑稱清涼世界,望傑閣流丹雲表,此上回峰十八盤。
在全國名山中,莫幹山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別粗大,高可三四丈。“毛竹王”的胸徑竟有15寸,四季常綠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綠清涼的巨傘。
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紅殼竹、孵雞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鳳尾竹、象牙竹、烏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順竹等,說莫幹山是個百竹陳列館,當之無愧。
除了竹,還有品種繁多的樹木,如鬆、柏、杉、香樟、苦梓、銀杏、冬青、石楠、楓、桐、檀、櫟等處處可見。其中尤其珍貴的樹種是冷杉。這樣,喬木、灌木、常綠、落葉、闊葉、針葉,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實的“翠綠仙境”。
[旁注]
吳王闔閭 又稱闔廬。姬姓,吳氏,名光,吳王夷末之子 。故又稱“公子光”。春秋時吳國第二十四任君主,著名政治家,同時也是春秋史上最強盛的霸主。
武陵村 坐落於莫幹山屋脊頭崗頂上,地勢高 曠景觀壯美,自成天地。附近有問津亭、滴翠台、旭光台、和天池等景點。屋脊頭地勢軒爽,登眺最佳。與莫幹山其他景點相距較遠,環境幽靜,猶如陶淵明筆下之“世外桃源”,故名“武陵村”。
亭 是我國傳統園林建築之一,多建於路旁或花園裏,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用。亭一般為開敞性結構,沒有圍牆,頂部可分為六角、八角、圓形等多種形狀。自古為風景名勝區所青睞。
台 高而平的建築。所謂的“台”,是指高出平麵的凸形地勢或置物,既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為建築的。後者多為便於在上麵遠望而建築,並成為某個地方的標誌物。
牌坊 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
[閱讀鏈接]
莫幹山的得名還有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幹將和莫邪是夫妻,幹將為吳王鑄劍的時候,3個月過去了,因為爐中鐵石不化,劍就無法鑄成,幹將愁得直歎氣。
在一天晚上,莫邪突然笑了。幹將醒來時候,發現莫邪沒在身邊。幹將流著眼淚來到鑄劍爐,在淚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飄然跳到了鑄劍爐,他還聽到莫邪最後對他說道:“幹將,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
鐵水頓時熔化了,劍也順利鑄成了。一雄一雌兩把劍,取名為幹將、莫邪,但幹將隻把雄劍“幹將”獻給了吳王。
幹將私藏雌劍“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吳王知道了,下令捉拿幹將。幹將打開劍匣絕望地說道:“莫邪,我們怎樣才能在一起呢?”
莫邪劍忽從匣中躍出,化為了一條白龍飛騰而去。同時,幹將也突然消失了,吳王身邊的“幹將”劍也不知去向了。
山水神秀——浙江天台山
天台山是浙江省東部名山,隸屬於台州市天台縣。山是從東北到西南的走向,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
天台山主峰華頂山在天台縣東北,由花崗岩構成。多懸岩、峭壁、瀑布,以石梁瀑布最有名。盛產杉木、柑橘、藥材。
570年,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在此建寺,創立佛教著名的天台宗。605年隋煬帝敕建國清寺,清雍正年間重修,為我國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
天台山共分為13個景區:國清景區、赤城景區、佛隴景區、石梁-銅壺景區、華頂景區、百丈——瓊台景區、桐坑溪——萬年寺景區、桃源景區、清溪景區、開岩-紫凝景區、寒山湖景區、明寒岩景區和九遮山景區。
各景天然成趣,別具一格,各擅其勝,美不勝收。其中尤以石梁飛瀑、華頂歸雲等景致為最。
天台山綿亙浙江東海之濱,因“山有八重,四麵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之分,上應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濟公“活佛”的故鄉而聞名於世。 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著稱。
以古、幽、清、奇為特色的天台山,風景區麵積為187平方千米,根據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劃分為13個景區。各景天然成趣,別具一格、各擅其勝,美不勝收。
主要景區有千年古刹的國清寺、天下奇觀的石梁飛瀑、避暑勝地的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濟公故裏的赤城山、人間仙境的瓊台仙穀、休閑天堂的天湖景區、樓台亭閣的濟公故居、風韻獨特的龍穿峽景區等。
天台山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有九大仙草之首、輕身延年的“鐵皮楓斛”,有譽為長生不老的天台山“烏藥”,有仙道食糧“黃精”,名揚四海的“筍笳”,有脆嫩透明的“豆腐皮”等。天台山雲霧茶、天台山蜜橘、小紅毛花生更是久負盛名。
天台山是名僧濟公的故鄉,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自然景觀有華頂、瓊台、赤城山等名山;仙人洞、吊船岩等怪岩;石梁飛瀑、水珠簾等瀑布。人文景觀有國清、華頂、塔頭等寺廟,以及古塔、碑刻等。
天台山最著名的寺廟是建於隋代、重修於清雍正年間的國清寺,有殿宇14座、房屋600餘間,大殿中有明代鑄造的重13噸的銅鑄釋迦牟尼坐像。國清寺是保存較完整的著名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