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中部自然名勝1
我國中部氣候溫暖涼爽,優美逶迤的山嶺,蜿蜒盤旋,猶如一條酣睡的巨龍。俯瞰足下,白雲彌漫,環觀群峰,雲霧繚繞,一個個山頂探出雲霧處,似朵朵芙蓉出水。
水,那麼靈動清麗,泉水叮咚,小河潺潺,令人神往遐思,在青水綠水間總到找到最美的風景。其中著名的自然風景名勝區有雞公山、大洪山、九宮山和臨潼驪山等處,真是魅力無窮。
雲中公園——雞公山
雞公山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境內,曆史上與廬山、北戴河、莫幹山並稱我國“四大避暑勝地”。
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時期,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文字記載,其後眾多名人騷客、達官顯貴、富商巨賈也來此山遊玩,文人們留下了大量的讚美詩篇。
雞公山雄踞於武勝關、平靖關和九裏關三關之間,山腳下的武勝關是我國曆史上九大名關之一,它猶如一把石鎖,將大別山和桐柏山鎖扣成一體,形成江淮之間綿亙千裏的天然屏障,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雞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譽,“佛光、雲海、霧凇、霞光、異國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稱為八大自然景觀。
雞公山大地構造位於秦嶺褶皺係東段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褶皺帶,地質構造演化具有多旋回螺旋式不均衡發展的特點。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為次。區內岩石主要為雞公山混合花崗岩和靈山複式花崗岩基。
雞公山保護區位於桐柏山以東,大別山最西端,主體山係基本上分布在河南、湖北兩省省界上,呈近東西走向。
南主峰報曉峰,又名雞公頭,北主峰為籬笆寨,西主峰為望父老,東主峰為光石山。由於區內地質體產狀的傾角較陡,地表徑流侵蝕作用強烈,溝穀切割較深,山坡的坡度多在30度以上。山脈涇渭分明,溝穀縱橫密布。又因河流橫向切蝕山體,從而形成了一係列深穀、峽穀和橫向山嶺。
雞公山保護區地處北亞熱帶的邊緣,淮南大別山西端的淺山區。受東亞季風氣候的影響,具有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和山地氣候的特征。這裏四季分明,光、熱、水同期。春季氣溫變幅大,夏季炎熱雨水多,秋高氣爽溫差小,冬長寒冷雨雪稀。
雞公山主體山係是近東西向或北西向延伸,地形總體上南高北低。主體山係是長江與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山係以北的東雙河、九渡河彙入師河,複入淮河;山係以南的環水、大悟河彙入漢水,複入長江。
雞公山雨量充沛、泉源眾多、水源豐富,俗有“山中一陣雨,林內百泉流”之說。
雞公山保護區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的桐柏山、大別山山地和丘陵鬆櫟林植被,具有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性質。
森林植被明顯呈喬、灌、草三層結構。喬木層通常可分為兩個亞層,建群種和共建種為栓皮櫟、麻櫟、馬尾鬆、化香、楓香、黃檀、五角楓等。
林下灌木層優勢樹種有山胡椒、鹽膚木、白鵑梅、映山紅、胡枝子、黃荊等。草本層優勢種有求米草、大金雞菊、羊胡子草、野苧麻、顯子草等。
雞公山地處大別山脈北坡,為亞熱帶向南溫帶的過渡地段。以亞熱帶植物成分為主,兼有暖溫帶的成分。植被地帶性表現出典型的由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落葉闊葉林地帶向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過渡的特征,是多種區係成分的交彙帶。區內森林茂密、生物資源豐富。
雞公山因其整個山勢宛如一隻昂首展翅、引頸啼鳴的雄雞而得名。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稱為“雞翅山”,距今已有1400餘年。明朝雞公山和雞翅山並呼。清代易名雞公山,沿稱至今。
雞公山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濕潤。氣候特點是冬長夏短,春秋相當。夏季氣候涼爽宜人,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後如秋,夜如初冬。有“三伏炎熱人欲死,清涼到此頓疑仙”之美譽。
雞公山海拔並不高,但地理位置獨特,兩邊峽穀深平,長年風生風息。雞公山有高山氣候,卻無高山反應,特別適宜療養避暑,對某些疾病如肺病、腳氣病、心髒病、氣管炎、高血壓都有特殊療效。
雞公山的奇峰怪石,泉溪瀑布,珍花異草,山村田園和風韻殊異的樓台亭榭等諸多因素構成優美的自然風景區。
雞公山素以“山明水秀、泉清林翠、氣候涼爽、風景幽奇、別有天地”而馳名。海拔不高,但位置獨特。雞公山長年又被雲霧所籠罩,被譽為“雲中公園”。
雞公山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嶙峋聳峙,造化精靈,房在石上建,樹在石旁生,草在石中長,花在石邊開,泉在石下流,皆具怪、巧、奇、美的特點,與其他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雞公山四季景色,變幻動人,春夏秋冬,時移景異,神奇莫測。春天萬木爭榮,百花齊放,姹紫嫣紅,蜂飛蝶舞,生機勃勃。夏天,滿山蔥蘢碧綠,氣候涼爽,雲蒸霧繞,飄飄然猶如仙境。
秋天,山嶺溝壑,紅葉片片,銀杏蠟黃,金桂飄香,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冬天,銀裝素裹,冰淩高懸,藍天白雪,千樹萬樹梨花開,一片北國風光。
雞公山東溝瀑布群是以水景為主體的風景長廊,全長約10000米,姿色天成,野趣極濃。
雞公山在全國山嶽型風景區中是數一數二的。雞公山是南北方的分界線,還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南北植物均可在這裏安家落戶,有各類植物2000多種,其中僅中草藥就占600多種,被稱為“天然植物園”和“天然中草藥園”。
當年李時珍千裏迢迢來雞公山采藥,為《本草綱目》增添了豐富的內容。上世紀初,英美植物學家也曾在雞公山研究培育植物,這裏是生物工作者理想的科研和教學基地,是天然的綠色基因寶庫。
雞公山不但南北文化交融十分明顯,而且更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內涵,山上先後建造起特色各異的洋樓別墅。這些多民族、多國別的建築群落,分布在萬綠叢中和秀峰之間,交相輝映,儼然是“萬國建築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