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國力量更趨平衡 和平發展大勢所趨(1 / 3)

大國力量更趨平衡 和平發展大勢所趨

特別關注·2013國際形勢回顧與展望

作者:左鳳榮

大國力量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所趨——2013年的國際形勢

左鳳榮/文

2013年是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世界經濟在艱難回升,美歐經濟也在好轉,而在2012年經濟發展比較快的金磚國家經濟卻出現增速放緩;世界性和地區性大國發展軍備勢頭較往年強勁,大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履新,德國舉行大選,伊朗總統易人。2013年展現了這些新領導人給本國和世界所帶來的變化。2013年的世界仍不平靜,大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敘利亞問題、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都未得到解決,埃及、利比亞等在政權更迭後仍存在不少問題,暴力事件不斷,但冷戰結束以來世界發展的大勢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謀和平、求發展、重合作仍是世界發展的潮流,大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發展模式的競爭,是人心之爭,隻有給民眾帶來福祉的體製機製才更有生命力。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相互依存加深,民眾交往擴大,文化間的相互影響增多,世界的多樣性更加突出。總體來看,世界形勢呈現出以下特點:

和平、發展、進步的潮流在發展

進入新世紀,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這種強勁的勢頭不僅表現在發達國家努力調整經濟結構,進行體製改革,尋找走出經濟危機並保持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可靠途徑,還表現在非洲這個相對落後的大陸在迅速進步,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快,政權實現有序更迭,社會事業在發展進步。盡管受到全球經濟低迷和地區動蕩的影響,非洲經濟增長步伐仍然很快,2012年非洲經濟增長6.6%,相當於2011年(3.5%)的一倍,2013年非洲經濟增長率可達到4.8%,2014年預計為5.3%。非洲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動力來自國內消費需求旺盛、宏觀政策環境改善、外部資本流入及大宗商品出口等。中東除敘利亞外局勢基本穩定,民眾有了更多參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機會,利比亞更成了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俄羅斯,普京總統也進行了一係列政治體製改革,反腐敗與讓權同步進行,基本平息了民眾的不滿,支持率重又上升。

在國際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複蘇緩慢的大背景下,各國在調結構、促發展上下了不少工夫。俄羅斯提出要實現全麵的現代化,調整經濟結構,建立經濟特區和高新技術發展區,采取措施吸引世界各國的高科技人才和大企業到俄羅斯發展。奧巴馬總統提出的“製造業回歸”和“再工業化”戰略正在產生影響,美國要重振製造業,把智能電網、清潔能源、先進汽車、航空航天、生物和納米技術、新一代機器人、新材料等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努力在世界經濟格局重新調整過程中搶占21世紀先進製造業的製高點。美國將重新奪回在製造業上的優勢,蘋果公司已開始在美國本土建新的製造廠。

科技進步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孕育著經濟增長的新機會。新一輪工業革命已經在向人們招手。這次建立在信息化、智能化基礎上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大大改變製造業的麵貌,以機器人、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的發展,將降低製造業對勞動力的依賴,催生新的生產模式。製造業和服務業將更趨融合,生產組織將更加靈活,未來的中小企業將變得更具競爭力。3D打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將大大節省原材料和能源。

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促進了信息的傳播,提高了民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程度。網絡已經成為一些國家搜集信息,了解民意,宣傳自己,增強軟實力的重要手段。互聯網的發展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電子商務、網絡商店的發展大大節省了商業成本,也讓民眾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民眾在分享著發展與進步的成果。

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各國相互依賴程度加深

相比2012年,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在好轉。2013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第一季度增長了1.1%,第二季度增長1.7%,第三季度增長了2.8%。但民主黨與共和黨在國內政策上分歧嚴重,導致美國政府關門三周,奧巴馬未能出席APEC會議。歐盟正逐步走出債務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默克爾以較大優勢連任,有利於歐盟和歐洲央行政策的連續性,也有利於鞏固歐元的地位。除德國經濟回升態勢明顯外,作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的法國經濟也在好轉,西班牙等南歐國家出現向好跡象,2013年第三季度歐盟實現了正增長。受安倍非常規寬鬆貨幣政策、刺激性財政政策、彙率大幅貶值的影響,2013年日本經濟逐步走出通縮,預計全年GDP增長2.6%左右。在發達經濟體逐步回升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呈現的卻是相對減速的增長格局。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下降, 2012年俄羅斯經濟增長率為3.4%,2013年預計隻能增長1.5—1.6%;中國預計全年GDP增長7.6%左右。

西方發達國家針對中國商品和投資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通過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和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的相關倡議,美國及其傳統夥伴正在構建排除中國的小多邊自由貿易區。這些變化正在衝擊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以發達國家市場為主體的出口導向經濟增長戰略,迫使已成為助推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中國“調結構、轉方式”;“南南合作”不斷發展,以金磚國家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危機中繼續保持比發達國家高的經濟增速,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支柱;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在改變著世界的能源政治,俄羅斯、沙特等國的能源地位在下降,國際能源價格的下行,對於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是利好消息。

正因為世界的聯係日益緊密,單獨一國難以應對日益加深的全球性問題,因此,多邊外交更加活躍,應運而生的“二十國集團”、“中俄印三國外長會晤機製”、“美日澳印四國戰略對話機製”、“金磚國家合作機製”等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都很重視多邊外交,爭取在國際舞台上有更大的發言權,在改造現行國際秩序的進程中維護本國利益,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