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軍事安全形勢:波瀾不驚 熱點依舊
特別關注·2013國際形勢回顧與展望
作者:孟祥青 方珂
2013年,世界軍事安全領域維持了總體平穩的基本態勢,國家間大規模軍事衝突或局部戰爭等不可控事態並未出現,但影響世界軍事安全的不穩定因素也明顯增多。中東問題、恐怖主義威脅等既有熱點問題並未消退,局部動蕩此伏彼起;大國間圍繞戰略“新邊疆”的爭奪日益激烈,戰略博弈更趨常態;各主要軍事強國加快推進軍事轉型,區域內軍備競賽有所抬頭。特別是中國周邊已成為當今世界熱點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朝核問題再度凸顯,東海形勢持續惡化,海洋安全形勢變數陡增,安全風險有所增大。
一、地區局勢緩和與動蕩相互交織,中東仍是主要熱點
在大局穩定的背景下,中東亂局持續,地區衝突頻發成為影響全球軍事安全的主要因素。同時,恐怖主義威脅、半島局勢走向以及戰略“新邊疆”爭奪等對地區安全產生深刻影響。
(一)埃及亂局再現,敘利亞危機有驚無險
進入2013年,埃及局勢曾一度相對平靜,但7月3日埃及軍方廢黜總統穆爾西,隨即引發穆爾西支持者大規模示威遊行及一係列連鎖反應,穆爾西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多次發生嚴重暴力衝突。雖在埃及軍政府的強力彈壓下,總體局勢可控,但局部地區衝突頻發,並造成大量民眾傷亡,僅8月14日針對穆爾西支持者示威的清場行動就有800餘人死亡。長期的衝突對立嚴重割裂了埃及社會,動蕩和混亂短期內難以消除,大規模騷亂乃至武裝衝突的風險增高。
年內,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繼續交戰,雙方圍繞阿勒頗和首都郊區等多個戰略重地展開激烈爭奪。在衝突中,敘境內多次發生化學武器襲擊事件,僅8月份在大馬士革郊區有超過1400人死於沙林毒氣襲擊。此事件在國際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以美為首西方國家軍事幹涉敘局勢的可能性增大。但由於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加之敘加入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並同意消除化武,使敘利亞避免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可能的軍事打擊。但應看到,由於美、俄等境外勢力已深度介入敘利亞局勢,其走向更加波譎雲詭。目前敘國內軍事衝突仍在持續,通過政治解決敘危機的希望愈發渺茫。
在伊朗,溫和保守派的魯哈尼總統上台後,一改前任內賈德在伊核問題上的強硬立場,采取與美接觸對話的姿態,使美伊間多年僵局出現一絲鬆動。11月24日,經過長期艱苦談判,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英、法、俄、中、德)簽署協議,同意以部分棄核換得取消部分製裁。這一協議被認為是伊朗十年來在伊核問題上的“首次突破”。但由於美國國會12月又通過對參與或資助伊朗核開發人員的製裁方案,使得談判再度陷於停滯,剛剛達成的協議也麵臨變成一紙空文的風險,伊核問題走出困局尚待時日。
(二)恐怖主義威脅難以根除,反恐任務依然艱巨
縱觀2013年全年,雖然有輿論認為世界已進入後反恐戰爭時代,但恐怖襲擊仍然此伏彼起,中亞、中東等多個地區暴力事件頻發,部分地區(如阿富汗)的反恐形勢有所惡化,成為影響地區安全穩定的主要因素。
目前,阿富汗境內美軍正按計劃撤軍,2014年阿富汗將從美軍手中正式接管安全事務,並舉行大選。塔利班組織為提前搶占美軍撤離後留下的權力真空地帶,其各種行動趨於頻繁和活躍。僅在喀布爾市內,3月、6月和7月就接連發生多起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大量民眾傷亡。雖然塔利班也曾於6月宣布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設立和談辦公室,阿富汗和美國政府隨後表態將派代表前往多哈同塔利班展開對話,但頻發的暴力襲擊使本已動蕩不堪的安全局勢依舊險象環生。
同時,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亞、也門和巴基斯坦等地也多次發生恐怖襲擊事件,不僅造成大量傷亡,也使一些國家政府麵臨著更大的安全壓力。8月,美國因恐怖威脅一度關閉了多家駐中東北非地區使領館。
此外,由本土恐怖分子實施的暴力襲擊也成為2013年恐怖主義發展的新動向。美國波士頓馬拉鬆爆炸案、加拿大襲擊列車等事件表明,本土恐怖分子的行動更隱蔽、更難預測,也更容易在社會上製造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間的分裂,從而形成暴力的惡性循環。可見,目前全球反恐形勢依然嚴峻。
(三)朝核問題再度凸顯,國內政局變化給半島局勢再添變數
2013年2月,朝鮮無視外界各方強烈反對,執意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此舉引發國際社會特別是韓、美、日等國高度關注,半島局勢迅速升溫。3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094號決議,嚴厲譴責朝鮮第三次核試驗,並加強和擴大了對朝製裁。作為對朝鮮核試驗的回應,韓美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2013年3—4月的“關鍵決心·鷂鷹”演習,共有約1.3萬名美軍和20萬名韓軍官兵參加,為曆年來罕見。8月舉行了“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以提高韓美對朝聯合防禦作戰能力和危機應對能力。但大規模軍演,不僅沒有起到威懾朝鮮的目的,反而激化了半島緊張局勢。同時,在朝鮮國內,金正恩接連進行內部人事調整,年末的張成澤事件凸顯了朝鮮政局的複雜和多變,半島形勢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
(四)主要大國搶奪戰略製高點,“新邊疆”競爭日益加劇
2013年,世界各大國繼續圍繞網絡、太空和極地等戰略新邊疆展開激烈爭奪,加大戰略關注和投入,搶占製高點。
為了增強網絡安全,各大國紛紛加大投入。2013年3月,美國網絡戰司令部司令亞曆山大宣布,美國將增加40支網絡戰部隊,進一步提高網絡空間作戰在美軍作戰體係中的地位。美國還計劃未來四年投資230億美元用於網絡安全。5月,日本出台“網絡安全戰略”,提出將在自衛隊設“網絡安全衛隊”,組建日本網絡安全中心等。俄總統也授權安全部門成立防黑客係統。
5月,美國前特工斯諾登出逃,將美“棱鏡計劃”曝光,在美各界及國際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凸顯了網絡時代信息安全的脆弱性。“棱鏡門”醜聞是美國對歐洲乃至全球信息霸權獨享和控製的體現,造成了包括美國國內和世界範圍內的網絡信息安全恐慌,使全球信息安全麵臨新的挑戰。
在太空領域,美國、俄羅斯等國積極籌劃或抓緊建設能在太空進行作戰的“天軍”部隊、“機器人”部隊。年內,美接連試飛X-37B空天飛機,加快太空軍事武器的研發和裝備,以搶占太空戰略優勢,謀求自身的“絕對安全”。日本新近通過的國家安全戰略中,也明確提出要“增強太空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