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重在落實
專家論壇
作者:陶文釗
新型大國關係揚帆啟航
2013年在中美關係的曆史上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在奧巴馬開始第二任期和中國順利完成領導人換屆後,雙方高層密切往來,並推動兩國關係朝新型大國關係方向發展。2013年3月11日,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倫在亞洲協會發表講話,再次闡述亞太再平衡戰略,其中講到中美關係時,他說:“正如奧巴馬總統曾多次強調,美國歡迎一個和平而繁榮的中國的崛起。我們不希望兩國關係被定義為競爭和對抗關係……更好的結果是可能的。但是這有待雙方——美國和中國——在現有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構建一種新型關係。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都讚同這一目標。”[1]這是美國方麵對新型大國關係作出的一個積極回應。
2013年6月7—8日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在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的會晤是中美首腦會晤的一個創舉。兩國領導人用八個小時的時間在一起進行商談,討論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都是沒有先例的。在兩國合作夥伴關係的基礎上,兩國領導人就締造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做出了明確的承諾,並就如何實現對兩國關係的這一新定位進行了務實探討。
習近平重申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奧巴馬對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繼續和平發展表示歡迎。習近平強調,中美應該也可以走出一條不同於曆史上大國衝突對抗的新路,並且提出了五個理由加以論證(雙方的政治意願、過去四十年的積累、90多個對話溝通機製、深厚的民意基礎、廣泛的合作空間),這些論據都很有說服力。同時也證明,現在提出新型大國關係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充分依據的。奧巴馬肯定了習近平對會晤的總結,並表示,美中麵臨著把兩國關係推向更高水平的獨一無二的機遇,他將致力於不錯失這一良機。雖然以前兩國領導人也就這一定位發表過看法,但還沒有像這一次在麵對麵的會晤中確認這種定位。這一承諾為中美關係新的未來指明了航向。
兩位領導人還探討了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習近平用三句話作了精辟的概括:一是不衝突、不對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贏。
新型大國關係是針對先前現存大國與新興大國由競爭到衝突到戰爭的所謂大國政治的悲劇而言的,雖然現在的美國和中國也是現存大國和新興大國的關係,但它們不會重複過去的老路,可以走出一條和平共處、攜手合作的新路來。過去三十多年中,兩國實際上已經在進行這樣的探索,並且取得了成功。兩國之間無疑有分歧、有競爭,但兩國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而從反麵來說,過去那種大國政治的悲劇是兩國都承受不起的,也是地區和世界承受不起的。
國家間的關係都要講相互尊重,中美兩國之間的相互尊重主要包括兩層意思:尊重彼此的社會製度、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尊重雙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美國奉行“美國特殊論”,總希望在海外推廣美國的價值觀。就像基辛格所說,美國對華政策中有一種“傳教士的熱情”。確實如此。但從20世紀70年代初尼克鬆的“破冰之旅”開始,兩國之間實際上就形成了一種默契:中美兩國彼此的製度和價值觀不同,而且彼此都不喜歡對方的製度和意識形態,但雙方也都承認,對方的製度和價值觀將長期存在,而自己影響對方的能力是有限的。這種共識現在依然存在。雖然美國還會時常以“裁判長”自居,對他國的人權狀況說三道四,但從冷戰以來中美關係的情況看,人權問題對兩國整體關係的影響越來越小了。在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方麵兩國還有許多改善的空間。
合作共贏是全球化時代的國家關係區別於以往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19世紀是劃分勢力範圍和利益範圍的時代,那時中國也被大國劃分成了若幹勢力範圍。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是大國爭奪霸權的時代。冷戰結束後的世界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全球化使合作共贏變得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使它逐漸成為國家關係的新模式,中美兩國之間的相互依存越來越深。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就是要不斷拓展合作,不斷發展共同利益,使兩國人民都從兩國關係中得到切切實實的好處。筆者認為,以此次莊園會晤為標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揚帆啟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