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股票價格(2 / 3)

這些有形的、無形的資產可能都是“非貨幣性的”,企業一定還會有純粹的貨幣性資產,比如銀行存款,可能還會有一些金融資產,等等。以上這些資產中,可能有一部分不屬於企業所有,但屬於企業控製的,比如,企業向銀行的貸款,企業對外發行的債券,或者一台租賃設備,等等。這些屬於企業合法控製使用的,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東西,在一個法定時間內,可以看成是企業的資產。它們被記錄在企業會計賬簿上,構成企業資產的賬麵價值。

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全體股東共同擁有這家公司的資產即財產的所有權,因而這些資產即財產構成了全體股東的所有者權益,即股東權益。可是,以上所說的企業資產中包括了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租賃設備等被稱為企業負債的部分,這些企業的債務當然不是股東的權益,盡管股東可以享受這些企業負債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因此,我們可以說,以上所說的企業資產是指“總資產”,將這個總資產扣除負債以後,就成為企業的“淨資產”。這個淨資產才是真正的股東權益,即所有者權益,被記錄在企業會計賬簿上,形成企業淨資產的賬麵價值。

上市公司披露的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中列明的淨資產信息至少有以下4項,即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未分配利潤。我們來看這4項淨資產內容。

實收資本即總股本,就是注冊資本,即全部發行在外的股票票麵金額總和所表示的那一部分,這是全體股東投入的。

資本公積金,其來源有多方麵,但最主要的是兩塊:股份公司被批準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以前企業所留存的,以及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時,股票發行價格超過股票票麵價格的那部分差價,扣除發行費用以後計入資本公積金。這個股票發行差價數額巨大,構成了上市公司資本公積金的主體部分,因此,認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社會公眾,為公司的資本公積金貢獻了最大的部分,也為上市公司的淨資產價值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另外兩項資產是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這是企業開始生產經營以後所生產出來的利潤財富,這些每年生產出來的利潤財富,一部分作為資本報酬由投資者分享,一部分就作為法定的盈餘公積金而轉為公司資產;其中,未分配利潤部分一般在以後某個時候被分配給股東。但是,當其尚未被分配時,作為企業的貨幣性資產,作為企業現金流的一部分,每時每刻都在為創造新的利潤財富而服務。

全體股東共同擁有上市公司的全部淨資產,也共同承擔這些淨資產的損失,將淨資產的賬麵資本價值總額除以全部發行在外的股票總數,就得到每股淨資產,每股股票所擁有的淨資產價格就是這麼來的。

現在,我們來對比一下股票的票麵價格和淨資產價格。

股票淨資產價格,即以貨幣金額表示的股東權益,由於股本隻是被包含在內的一部分,因此,總是會大於標明為人民幣1。00元的股票票麵金額。反過來說,一旦淨資產價格接近或等於人民幣1。00元,就可以說,該公司過去沒有生產過什麼利潤,預期今後也沒有什麼創造利潤的能力;而一旦其小於人民幣1。00元,則意味著該公司可能要破產清算了。

如果因破產而清算,就要依法成立清算小組,對上市公司的資產進行清算。清算的結果是形成一個公司總資產的清算價值,這個清算價值可以看成是一個“殘值”。這個資產的殘值分攤到每一股股票上麵,總會有一點。但是,清算價值在支付清算費用以後,還要支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法定補償金,並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尚有剩餘的,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進行分配,但一般是所剩無幾的。

所以,社會公眾認購公開發行的股票,確實對公司淨資產擁有了所有權,也有了一張作為資本所有權證書的股票。但是,股東隻是在法律意義上對這份淨資產擁有所有權,在公司正常營業情況下,股東無權憑股票向股份公司索要那份與股票相對應的現實資產;而到了公司因破產而清算的時候,股東有可能獲得一份殘值,但也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四、股票的發行價格。

股票發行價格是股票在證券交易所的股票發行市場,即股票一級市場上公開發行的價格。股票發行人經國家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核準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稱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即InitialPublicOfferings(IPO),也可簡稱為“首發股票”;首發股票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確定發行價格。

我國《公司法》規定,股票發行價格可以等同票麵金額,也可以超過票麵金額,但不得低於票麵金額。這就是說,股票發行價格既可以等於人民幣1。00元,又可以高於人民幣1。00元,但法律沒有規定可以高多少。

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規章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價格的確定做出了具體規定。

《關於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98號)規定: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可以通過向網下投資者詢價的方式確定股票發行價格,也可以通過發行人與主承銷商自主協商直接定價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確定發行價格。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在招股意向書(或招股說明書,下同)和發行公告中披露本次發行股票的定價方式。”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采用詢價方式的,網下投資者報價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剔除擬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部分,剔除部分不得低於所有網下投資者擬申購總量的10%,然後根據剩餘報價及擬申購數量協商確定發行價格。”

“如公告的發行價格(或發行價格區間上限)市盈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在披露發行價格的同時,在投資風險特別公告中明示該定價可能存在估值過高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提醒投資者關注。”

根據以上規定,股票的發行價格是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參考同行業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以確定發行價格市盈率,以此形成一個定價方式,網下投資者據此報價,最後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協商確定的。

在這裏,我們看到,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關鍵在於預設一個股票發行價格市盈率,預測一個未來可能達到的每股收益。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每股收益,再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市盈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顧名思義,就是每一股股票或每一份股份上所分攤到的企業淨利潤額。按照財政部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每股收益分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是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所得的每股淨利潤額,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為:

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已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

稀釋每股收益是指對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和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進行調整後,計算所得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每股淨利潤額;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是指假設當期轉換為普通股會減少每股收益的潛在普通股。

我們將以上完整準確的定義和完整煩瑣的計算公式簡化一下,就會看到以下公式:

每股收益=公司淨利潤總額÷公司股票總數。

基本每股收益=公司淨利潤總額÷公司普通股股票總數;如果公司沒有優先股等情況,基本每股收益就是每股收益。

稀釋每股收益=經調整的公司淨利潤總額÷經調整的公司股票總數;如果本年度公司的淨利潤和股票都沒有需要調整的,也就沒有稀釋每股收益。

我們應當理解,公司的當期淨利潤如果是指每年年末的數據,那麼就是一個公司在一年時間內的年收入,每股收益就是每一股票或每一股份所分攤到的年收入,或者說是每股股票所獲得的年收入。

2、市盈率

現在,我們來看市盈率。市盈率就是每股股票在股票交易市場即二級市場上的交易價格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分為靜態市盈率和動態市盈率。計算公式是:

市盈率=股票交易價格÷每股收益。

從以上的計算公式看,市盈率講的是比率關係,是一個倍數關係。舉例來說,如果一隻股票2014年年末的每股收益是0。50元,2015年7月31日,在股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是10。00元。這時,用10。00元除以0。50元,得到“20”,即這隻股票的市盈率是“20”,或“20倍”,這隻股票的市場價格是每股收益的20倍。

以上舉例中的市盈率當然是靜態市盈率,因為靜態市盈率是指計算時的股票市價與上一年年末的每股收益之間的比率。如果要看動態市盈率,就要將這公式中的“每股收益”替換成最近公布的季報中的每股收益數據。我們還是來看以上舉例,如果在7月31日以前的某一天,該公司公布了2015年中報,中報顯示每股收益為,比如0。20元,或者0。30元。

現在,我們可以計算動態市盈率了。如果每股收益是0。20元,那麼,動態市盈率為10。00÷(0。20÷2×4)=25,即動態市盈率是25倍。如果每股收益是0。30元,動態市盈率為10。00÷(0。30÷2×4)≈16。66,即動態市盈率約為16。66倍。

我們來解釋一下動態市盈率的含義,動態市盈率是指現在股價與預計未來每股收益之間的比率,它講的是當前的比率關係,而這個比率關係的計算根據卻是預計的、未來可能的每股收益。

我們來看“(0。20÷2×4)”中的“2”和“4”。中國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每年必須公布四次財務報告,其中,三次是季度報告,一次是年度報告。我們也就會看到四個每股收益,而年度財務報告中的那個每股收益才是真正的每股年淨利潤或每股年收入。

我們舉例中講的是中報,這裏的0。20元或0。30元就是指中報即兩個季度的每股收益,因此,“0。20÷2”就是將每股收益0。20元分解為兩個季度的各季度平均每股收益,“0。30÷2”也一樣。那麼,“×4”就是指:再將一個季度的平均每股收益合成為全年預計的、可能會有的每股收益。

我們從以上舉例中還可以看到,當中報顯示每股收益為0。20元時,動態市盈率變成了25倍,這意味著這隻股票的市場價格與中報公布前相比,突然顯得有點高了;當中報顯示每股收益為0。30元時,動態市盈率變成了16。66倍,價格似乎有點低了。因為,這兩個市盈率都在建立在這隻股票預計的、未來可能有的每股收益之上。前一個動態市盈率表明,預計當年的每股收益會比去年減少;後一個動態市盈率表明,預計當年的每股收益會比去年增加。

因此,市盈率總是與每股收益成反比,而總是與市場交易價格成正比。

每年一季報、中報和三季報公布以後,每隻股票的動態市盈率都會隨之發生極大的變化。動態市盈率向股票投資者顯示了它每三個月一次地緊跟著公司的經營業績的實時性和準確性,但這種“實時”和“準確”是建立在預測和假設的基礎之上的,因為三個季度各自的營業收入的確認、成本費用的計算、經營中可能有的損失或增值的情況等,都會影響當期淨利潤。當期淨利潤不準確,則那三個每股收益也不準確;即使當期淨利潤準確,影響公司全年總體經營業績的許多因素也不一定會反映在那三個季度的每股收益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