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就是:
股票投資收益率>全社會銀行存款一年期平均利息率2。45%。
但是,我們已經知道,人的獲利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一個股票價值投資者應當是理性的,有盈利標準的。因此,光說“>”是不行的,還得為股票投資活動設定一個基本上可以令人滿意的“盈利”標準。
我們已經知道,存入銀行的貨幣是單純的貨幣,而投資股票的貨幣是作為貨幣資本的貨幣,因此,貨幣投資於股票的“檔次”就要高於貨幣存入銀行。投資股票的貨幣不但應當獲得一個更高的收益,而且應當獲得一個與銀行存款利息性質有所不同的收益。
現在,我們找到了一個可以用來衡量股票投資活動達到基本令人滿意的“盈利”標準,一個基本令人滿意的年收益率標準,就是以一年為周期,股票投資收益率等於或約等於當年全社會銀行貸款一年期平均利息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銀行貸款一年期平均利息率。
在2015年就是:
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銀行貸款一年期平均利息率5%。
股票投資活動賺錢、盈利,有一個範圍,即“從股票投資收益率>銀行存款一年期平均利息率”到“股票投資收益率=(≈)銀行貸款一年期平均利息率”之間。
在2015年的一年期間,股票投資活動盈利區間應當是:股票投資收益率>2。45%……=(≈)5%。而達到5%,應該就是獲得了一個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
我們將股票投資賺錢、盈利的標準設定在銀行存款一年期平均利息率與銀行貸款一年期平均利息率之間,是這樣考慮的:貨幣存入銀行即轉化為銀行資本,又變成了銀行對外貸款的債權,銀行獲取貸款利息。現在貨幣被投資於股票資產,從而轉化為貨幣資本;而存款者也轉化為貨幣借貸者(股票投資者),理應獲取與儲蓄存款利息率不同性質的貨幣貸款利息率。
為什麼將銀行一年期貸款平均利息率看成是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呢?
第一,這與我們將銀行一年期存款平均利息率作為是基本股票投資收益率的道理是一樣的。將銀行一年期貸款平均利息率設定為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主要就是銀行貸款平均利息率可以看成是全社會貨幣資本的一個基本的、比較公平的“使用價格”。
第二,說它是基本令人滿意的收益率,主要含義是,一個貨幣資本能夠獲得相當於銀行一年期貸款平均利息率的年收益,應該可以滿意了,因為這基本上符合社會經濟活動的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則。
在我國,社會經濟活動的客觀事實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投入產出基本流量表”計算,最近十多年來,我國全社會全年的勞動生產率平均保持在33%左右;這個勞動生產率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們知道,在生產要素的勞動和資本參加國民總收入第一階段分配以後,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銀行債權、債券、股票等等財產才因其使用權轉讓而參加國民總收入第二階段的分配。在GDP的界限內,股票資產隻不過是作為眾多類型資產的一份子參加了國民總收入第二階段的分配而已。
現在我們來看,股票資產投資活動全年投資收益率可以獲得多少百分比呢?
我們知道,中國2688家上市公司根據2014年年報和2015年中報(少量的)公布的分配方案,在2015年向全體股東派發了現金股利人民幣7826。91億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GDP為636463億元人民幣。
因此,中國大約2700家上市公司向股票交易市場上大約4500萬股民分配了占GDP1。23%的股票資產收益。
同樣參加國民總收入第二階段分配的其他資產,它們怎麼切割這塊636463億元的GDP蛋糕呢?
我們不知道國債券、企業債券獲得了多少份額,但是它們的債券利息率大約為3%—5%。我們也沒有計算銀行貸款利息獲得多少份額,但是我們知道,在2015年,銀行一年期貸款平均利息率大約是5%。我們不知道國內的知識產權權利人獲得多少,但是我們知道,美、歐、日等國際資本的知識產權所有人,通過在中國的460699家外商投資企業(2014年),提取了巨額的知識產權使用費,我們不知道具體的金額,但知道知識產權使用費(特許權使用費)的費率一般是淨銷售額的3%—7%。我們不知道土地使用權切割了多少GDP蛋糕,但是知道全國的土地出讓金數額巨大;而且知道,在大、中、小城市和小鎮,商業地產租金不斷上升。
這636463億元人民幣的GDP不但要養活全國13。6億人口,而且要切下一大塊財富蛋糕貢獻給以美、歐、日資本為主的國際資本,以及關境外的港、澳、台資本。在中國經濟領域內的這460699家外商投資企業和港、澳、台投資企業,不但是在中國的生產經營活動組織者,而且是GDP蛋糕的分享者。以上所說的知識產權使用費(特許權使用費)隻是極小的一部分,國際直接投資是以生產要素資本的權利直接參加國民總收入第一階段分配的。現在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國際金融資本進入中國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隻不過是讓非生產性的國際金融資本直接進來參加國民總收入第二階段分配而已。這些非生產性的國際和台、港、澳金融資本不會給中國經濟領域內的GDP帶來哪怕一分錢人民幣的利潤財富,但卻是2015年7826。91億元人民幣現金股利的“搶奪者”,也是股票價格差額收益的獲取者,中國約4500萬散戶股民和約28萬家機構股民不是他們的對手。
現在,滬深股市上的股票資產在2015年隻能獲得GDP1。23%的份額。這份股票財富拿過來以後,讓2015年平均股票市值即約500000億元一分割,滬深股市整體的股票投資收益率就隻能有1。565%,比實際的一年期銀行存款利息率還要低。而在2015年滬深股市,全體股民累計動用了約261萬億元“炒股”資金。如果每一單位貨幣資金都要獲得一份利息,那麼平均來算,2015年滬深股市整體的股票投資收益率就隻能是0。3%。
所以,我們將通過股票投資活動獲得的銀行一年期貸款平均利息率,定義為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將2015年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設定為5%,這是依據當今社會經濟活動的客觀現實,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按照一定的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則所確定的。
我們在這裏所說的股票投資收益率,不論是基本的股票投資收益率,還是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都隻是針對上市公司每年所分配的現金股利而言,因為這筆股票投資收益是客觀存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真金白銀的股票投資年收益財富,理應是股票資產投資者們追求的對象。
但是,股票交易市場是一個爭奪貨幣財富的場所,從來沒有看到過按理行事的資本,也沒有看到過安分守己的資本所有者。從資本所有者的自然本性角度來看,賺錢、盈利在數量上是沒有止境的;資本賺錢、盈利的欲望比天還高,比海還深;資本賺錢、盈利的欲望反映的是人心貪財、貪利的欲望。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上,沒有見過誰會將年收益率5%看成是基本令人滿意的股票投資收益率,股票投資者們不會說出想要獲利多少,既然每年的股息紅利隻有那麼一點,他們幹脆不要那種股息紅利收益,而隻追逐股票買賣價格差額收益。
我們已經說過,股票買賣價格差額收益是很難統計的,也不會有這種盈利統計數據。我們都知道,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追逐股票買賣價格差額收益其實是比較難的,因為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有太多的坐莊、設局、陷阱、虛假消息、內幕信息,以及股票莊家與上市公司的串通勾連,等等,這些股票賺錢手段都是股票大投機者用來針對眾多的股票小投機者們的。因此,追逐股票買賣價格差額收益確實是比較難的。在股票交易市場上,我們總能看到太多的“眼高手低”。
股票市場上所說的“一賺二平七虧”是可信的,因為對滬深股市股民整體而言,股息紅利財富隻有那麼一點,2015年平均股票投資收益率就隻能是1。565%。所以,想要能夠在股票市場上獲得很高的投資收益率,就隻能想辦法獲取股票買賣價格差額收益,而這些錢也隻能來自其他眾多股民的炒股本錢,即股票交易資金,因為上市公司隻給了那點股息紅利,而政府不但不會給錢,還會從股市上抽走股票交易手續費、印花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