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印度神話(1 / 2)

從古代起印度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彙點,古老的當地文化融合東西方的精髓,形成自己獨特的東西,諸如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等眾多的宗教的教派廣泛分布在南亞大陸上。雖然表麵上這些宗教間水火不相容,但彼此是很有淵源的,很多魔神都是共用的,不但吃好幾處香火,而且還總是變幻模樣。

由於印度佛教很早就傳入中國,所以這些魔神們在我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頗有些喧賓奪主的架式。同時,印度神魔文化的獨特體係以及cool斃了的名字使他們在各種漫畫,遊戲,電影中頻繁亮相。不過,一些漫畫作者在取材上把所知的印度神話人物全都編在同一時代,讓他們一起出場。這樣的劇情編排在不完全清楚印度神話的讀者眼裏是很精采熱鬧的。但在印度人的眼中,除了感到熱鬧外,還會有一種像中國人看到張飛嶽飛大戰紐約城之類故事所產生的那種啼笑皆非的感覺。

造成這種錯誤的最大原因是:印度神話中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其神話具有時代性,不是固定不動而是會變遷的。這和曆史上的王朝變遷差不多。在印度神話中主要可分為三個時代:吠陀神話,婆羅門神話,佛教神話。隨著印度各民族的分合,形成了前兩種神話時代,後來又因佛教的興起產生了第三個神話時代。彼此關聯,但不相同。並且和其他也擁有多代神的神話(如希臘神話)不同,印度的神在各個時代的神話都會出現,隻不過有的會換個名字或身份罷了。下麵就來看一下這些喜歡變臉的家夥們。

濕婆



也稱大自在天(天。梵音“提婆”。佛都中,所謂天,主要是指有情眾生因各自所行之業所感得的殊勝果報。此外,印度教中的神,也稱做“天”)是由吠陀神話中樓陀羅(rudra)演變成的。最有名的東方魔神之一,印度教主神,婆羅門教認為創造神梵天(brahma);維持神毗濕奴(visnu)與破壞神濕婆(shiva),是三位一體的宇宙最高神。傳說濕婆“頸掛骷髏三眼四手”,由於經常遊蕩在鬼靈之間,故被稱為“鬼靈之主”。傳說他有善惡雙重性格,既作為凶殘的“惡魔之主”接受獻祭(有時是活人)也作為慈愛的“萬眾之主”接受膜拜,他還是創造舞蹈的舞神,雖然舞資優美卻不跳。因為“濕婆起舞日,世界破滅時”!他有一個妻子,其妻有許多化身,最有名的是伽裏女神,她也是“四頭四手,額生三眼,口吐長舌”。濕婆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象頭四臂的伽涅沙和七臂軍神伽蒂法耶(韋馱天,在中國叫韋馱。)在《3*3eyes》中的鬼眼王便是濕婆,而象頭四臂的伽涅沙則做為前代鬼眼王的“無”登場。另外,在曆代《街霸》達爾錫主場的背景中都有伽涅沙的身影。(《天空戰記》中最後的boss似乎也是濕婆,很早以前看的現在已經記不清了)

毗濕奴

又稱遍入天,印度教的另一位主神,被認為是宇宙的維護者,也是同惡魔作戰的尖兵,他“有四手,分握輪寶,法螺,弓箭,蓮花和仙杖。騎著大鵬金翅鳥(伽樓羅),肚臍上生一蓮花,上坐梵天。”傳說他有一千個稱號,十個化身,分別為:魚,龜,野豬,人獅,倭人,持斧羅摩,羅摩,黑天,佛陀,迦爾基。其中迦爾基為持寶劍,騎白馬的救世主,肩付著與濕婆相同的任務即毀滅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著名的鯿史詩《羅摩衍那》則是以毗濕奴的化身羅摩為主麵,也可以看成是一曲毗濕奴的頌歌吧。

帝釋天

又稱“帝釋”、“天帝釋”,亦做帝釋尊天,梵文音譯為“釋迦提桓因陀羅”,既印度教和婆羅門教中的雷帝因陀羅。是《梨俱吠陀》中的主神,稱他統治一切,被尊為“世界大王”。但是,吠陀神祗被佛教吸收之後,身份和神性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成了佛教護法神,地位比原來低了許多。傳說其“身體巨大,力大無窮,全身茶褐色,毛發直立。手持金剛杵,坐在軍車上巡視大地”。在佛教中隸屬八部眾天眾中的二十諸天。傳說釋迦降生時,他與大梵天分侍左右,其形象為女相帝王身。

阿修羅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醜惡的怪物,“具三麵六臂,青黑色,呈忿怒裸形之相”。據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鬥不休。因為是與天神對立的最高惡魔,被逐出天界,居於彌盧山洞窟中,曾多次與天神惡戰,亦被稱做“鬥神”,但皆處於劣勢。因為他太好戰,所以後世便把戰場稱做修羅場。(很符合要毀滅一切的阿修羅形象,此外,大家該知道“非天夢魔”的意思了吧!)在佛教世界,他改邪歸正,成了護法“八部眾”之一,輪回六道之一就是修羅道。(阿修羅在眾多漫畫中出任主角,象clamp的《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