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種花比喻天台美女,雲錦杜鵑最是合適,別地方的杜鵑是灌木,而天台山的杜鵑偏長成了喬木,一到暮春時節,滿樹繁花,燦若雲霞。天台美女一如華頂山上的雲錦杜鵑,燦爛明豔,熱情洋溢。
像臨海一樣,天台的文化底蘊深厚,不過,與臨海溫文爾雅的城市性格相比,天台這個地方,因了眾多性格各異的學者大師、文人墨客,顯得更加生動一些。如果說臨海是一位一板一眼的儒者,那麼天台給人的感覺則是一位不拘小節的名士。你看,天台的曆史文化名人中,無論是一代宗師智者大師、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的紫陽真人,還是嬉皮士的祖師爺寒山子、好打抱不平的酒肉和尚濟公,抑或是愛玩蟋蟀的丞相賈似道,個性都是鮮明生動的,抹去曆史的塵埃,他們的麵目在千年後還是那麼清晰。
天台之地帶有仙氣,這裏是唐詩之路的最後一站,天台有著全台州最美的山水風光,被天台山水勾引得魂不守舍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辭賦家孫綽、書聖王羲之、詩仙李白、理學大師朱熹、地理學家徐霞客都曾在天台的山水間遊走,僅唐代就有三百多位詩人慕名而來,留下無數吟詠天台山的詩句。在這些千古絕唱中,無論是李白的“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的大氣豪邁,還是湯顯祖“春光一夜無人見,十字街頭賣杏花”的淡雅清新,無論是賈島的“石澗雙流水,山門九裏鬆”的疏淡峻美,抑或是孟浩然“日夕望三山,雲濤空浩浩”的意氣風發,都讓人一詠三歎。在天台的任何一處景點遊玩,不經意間總會看到那些過往文人雅士留下的雪泥鴻爪。與臨海人動不動拿文化說事相比,天台人在這方麵顯出滿不在乎的勁兒。
天台是個出美女的地方。《西遊記》就有“妖嬈嬌似天台女,不亞當年俏妲姬”之句,可見天台女子美得不俗。在天台的山水間徜徉,沒準會遇到美麗多情的天台仙子。要知道,中國古代最早的“人神戀”傳說之一“劉阮遇仙”就發生在這裏。漢明帝永平五年(62),剡縣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藥迷路,在桃花流水處邂逅兩位美麗多情的仙子,被邀入洞府,結為伉儷,“雲鬢翠黛流蘇帳,伉儷不殊人世狀”。半年後劉阮返鄉,人間已曆七世。劉阮遇仙的故事非常有名,美麗多情的天台仙女是男人心目中的夢中情人。清朝某年的科舉考試,作文題目就叫《天台仙子送劉晨阮肇還鄉賦》,考生李鴻章在那年應試,寫了這樣一段話——“遇真奇遇,虧他前世能修。享此清福,可賦白頭,共結絲羅,自必是天長地久,同偕琴瑟,應不致雲散風流。”因了這篇滿紙卿卿我我的應試作文,他被錄取為第一,成為一名秀才。劉阮的豔遇至今還掛在男人的嘴邊,天上的仙女很難遇到,但在山水間遇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天台美女,那是常有的事。
“天台古稱樂善之邦,民俗儉而勤,民性淳樸而強悍重義。”因為陽氣甚重,這座城市的性格在火爆中凸顯耿直,豪放中展現直率。一般來說,陰柔的城市出美女,像蘇州、杭州、揚州,都是公認的女性化的城市,以美女眾多而著稱。而像天台這樣一座硬朗的城,美女竟然也有那麼多,隻能說它的山水太能滋養女人了。近年來在各類選美比賽中,時常可見玉環美女、天台美女的身影。天台才子陳虹曾經拍過一張照片:在呈梯田狀的茶園裏,兩個秀美的天台女子拿著茶壺在倒茶,表情溫婉,她們像天台山上的雲霧茶,有著碧綠鮮活的顏色,的確能代表天台美女的風情。
熱情好客。
天台是個古意盎然的地方,至今在天台的廣大農村,紅白喜事還有複雜的流程與講究。而鄉野老人一開口,亦頗有古風。
天台女人最是熱情好客。她們待人接物的禮節禮貌都做得非常到位,簡直滴水不漏,不管是故友至交,還是初次見麵,她們未開口唇間先帶三分笑,周全的禮數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是沾親帶故還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找上門來,天台女人基本上都能做到高接遠迎,在天台,你不知道什麼叫人情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