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富國夢及時代價值(2 / 3)

隨著“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在各方麵取得的顯著成績,為了盡快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和中國的繁榮富強,毛澤東和中央、地方的一些領導人開始產生一種急躁冒進的情緒,毛澤東開始將注意力放到“反反冒進”上。在1957年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公開批評1956年的“反冒進”掃掉了“多、快、好、省”,掃掉了促進委員會。[3]P4741957年10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親自審定的社論,要求“有關農業和農村各方麵的工作在12年內都按照必要和可能,實現一個巨大的躍進”。11月3日,《人民日報》又發表社論,指責有些人患了右傾保守的毛病,像蝸牛一樣緩慢爬行,他們不了解在農業合作化以後,我們就有條件也有必要在生產上來一個大躍進。同年11月,毛澤東在慶祝蘇聯革命40周年之際,指出:“赫魯曉夫同誌告訴我們,十五年之後,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們也可以講,我們有可能趕上或者超過英國。”[4]P635此後,“趕超戰略”成為當時經濟發展最流行的口號,響徹全國,同時“趕超”的時間也在急劇縮短:由十五年縮短到七年,最後縮短到兩三年。在這種急躁冒進和急切盼望改變中國落後的思想指引下,“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正式形成,“大躍進”拉開了序幕。

同時,毛澤東非常重視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問題。1959年,毛澤東在關於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談話時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5]P116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1963年夏,他提出了“兩步走”發展戰略:從1966年起,用15年時間,“基本上搞一個初步獨立的國民經濟體係或者工業體係;然後再用15年左右的時間,建成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6]P1358。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仍然極其重視經濟迅速發展的富國夢。毛澤東在《十六條》中明確指出要“抓革命,促生產”。1967年3月,針對各地混亂的局麵,毛澤東命令解放軍開展“三支兩軍”工作,用以穩定局勢,保證工農業的生產和科研等工作的正常進行。在毛澤東生命垂危之年,仍然發出“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指示。[7]P410雖然“大躍進”以及“文化大革命”給我國經濟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仍然不能否定,毛澤東最初動機是盡快使我國的經濟建設高速運行,實現中國富強的富國夢。

新中國成立初,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人,積極爭取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資金與技術支持,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59年,由於中蘇分歧的不斷加大,蘇聯撤走在華一切資金與技術人員,致使中國的經濟建設麵臨嚴重的困難。但是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新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原則,最終成功地在我國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獨立的國民經濟工業體係,為實現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富國夢實踐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