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宜犯愁了,既然不想死也不想戴綠帽子,那就得想辦法掙脫宿命。
秦宜分析了自己的處境以及自己的優勢所在,三國大致走向他知道,算是半個先知,這便是他最大的優勢,其次,他會一點兒武功,但是,與這個時代那些著名武將沒法比,上陣廝殺恐怕隻有被人殺的結局。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好像沒了吧。
顯然,靠自己拚殺似乎不行,再說了,在這個亂世想要創出名堂來,身邊必須有一批追隨者,沒有小弟幫襯,哪怕自己武功高強也不行,一定是死貨!
嗯,看來隻有抱大腿一條路可走。
如今自己是呂布的手下,嗯嗯,也算是親信,如果自己輔助呂布,會不會改變呂布命喪白門樓的命運呢?
或許能改變一些什麼,但是,相當危險,能躲過一次躲不過第二次,結局難料。
這不奇怪,人的性情天生注定,或許後天有一些變化,但大局基本固定很難突破。即便自己對曆史知道那麼一點,難說能輔助呂布成就大業,難道自己真的比謀士陳宮還厲害?
呂布武功蓋世,人物風流,天下英雄莫不仰望。除了武功高強,也不是沒有一點計謀,但充其量也不過是小聰明,缺乏大局感,與曹操、劉備等梟雄人物相比,有天壤之別。
從人性上講,呂布人不壞,當年,董卓亂政,天下英雄皆欲殺之而後快。但礙於呂布勇猛,十八路諸侯也無可奈何。
後來,司徒王允定下“美人計”,以此挑撥董卓和呂布的關係,才將董卓成功誅殺。
按一般的說法,董卓被誅是因為呂布見貂蟬美貌,才在爭風吃醋的激情下對董卓痛下殺手的。其實這種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卻也不全盡然。愛慕貂蟬隻是呂布的正常反應,生理需要,並不足以讓其陡起殺機,倒戈相向。
更可信、也最可能的就是,此時的呂布動了惻隱之心。
畢竟,人生來都是多少有些正義感的,呂布也不例外。或許,正是王允的這一席話,才讓呂布有了“青史留名,萬古不朽”的期盼。換句話說,是“做忠臣”的信念,才讓呂布堅定地站在了王允的一邊。
反之,假如沒有呂布的“浪子回頭”,怎麼可能有王允的功成名就呢。
可惜的是,這麼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功勞,最終卻強加到了王允一人身上,而真正起關鍵作用的呂布不僅從此沒有了立足之地,反倒留下了為人不忠、為人不義的千古罵名。
本來壞與不壞跟打天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呂布可愛之處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點。
試問,梟雄何來仁慈?
呂布用平民心態與曹操、劉備爭霸,他不死誰死?
想當年,呂布被曹操打敗,眼看走投無路,就前去投奔劉備。
初時,劉備倒是希望借助呂布勇力,不料關、張兩兄弟卻對呂布一百個瞧不起,一千個看不慣。尤其是張飛,麵對眾人,幾次拔劍要殺呂布,搞得呂布很沒麵子,最後實在被逼得沒辦法了,隻好苦苦哀求:“翼德何故隻要殺我?”
這還不算,後來張飛獨守徐州,因為呂布是曹豹的女婿,就將曹豹打了個皮開肉綻。惹得曹豹懷恨在心,星夜送信,與呂布裏應外合,奪了徐州。
丟了徐州劉備兄弟三人沒有了立身之地,隻好回過頭來投奔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