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郡與豫章郡大戰之時,江夏太守黃祖親率水軍戰船幾乎傾巢出動,浩浩蕩蕩殺奔柴桑郡。
江夏太守黃祖與長沙劉磐不一樣,一是長沙與豫章之間是陸戰,而江夏與柴桑之間屬於水戰。再者,黃祖此人非常謹慎。也就是鳳雛龐統對付黃祖,揚州牧秦宜真沒有耐心與他打交道,因為他知道黃祖一般龜縮不出,充分利用地利專事防守,如果秦宜親自與黃祖對戰,那還不把他憋死嘛。
事實證明黃祖確實很謹慎,小規模水戰可以,想讓他離開老巢發動大規模水戰,有點難度。
人家黃祖也不傻,在大江險要位置阻擊進攻一方多安全啊。
當年孫權讓周瑜率領江東水師攻打江夏,黃祖就是采取這種策略,最後還把江東大將淩統給幹掉了。
秦宜不想在黃祖身上浪費時間,所以,揚州牧秦宜把這塊硬骨頭丟給龐統,看著辦吧。
還別說,龐統真有耐心,一次次與黃祖搞摩擦,六戰六敗,看樣子還有第七此戰役,大有黃祖不出戰不罷休的意思。
能不能算計到黃祖,那就要看龐統的本事了。
所謂計謀,不過是建立在準確揣摩對方心理活動基礎之上的,能夠把握住對方心理活動,你才能有針對性的製定策略,揣摩錯了,你的策略也失去了價值。
暫不論黃祖能力高低,能與孫堅、孫策、孫權父子三人相戰多年,互有勝負,若黃祖沒有兩把刷子肯定說不過去,至少他能伏擊孫堅使之命喪黃泉,好像不那麼弱,曆史上與周瑜對峙八年,你說黃祖是草包,誰信?
江夏作為戰略門戶,位置非常重要,作為江夏人黃祖在此地根深蒂固,可是說是獨立於荊州的軍事組織,所有的人事任免都是他自己說了算。
外部勢力想進攻荊州有三個通道可供選擇,分別是是方城夏道和大江東西通道,而遏製這三個通道的就是宛城、江夏和夷陵。
劉表治下的荊州主要有兩個外部威脅,分別是北方的曹操和東邊的揚州。在防禦上,宛城和江夏就成為了最重要的結點。
而屯兵宛城張秀和駐防江夏黃祖,二人功能差不多,為荊州劉表把守著這兩個門戶。
張繡是外人,雖然占據荊州一塊地,卻處在劉表和曹操之間,為劉表擋住曹操威脅。劉表與張繡雙方互有利益需求,大家相安無事。
江夏黃祖本身屬於荊州集團,隻是地位特殊而已。
名義上江夏黃祖屬於荊州劉表治下,但江夏的政治架構以及軍事,都屬於黃祖一人說了算。而荊州牧劉表能容忍黃祖坐大,不外乎江夏對於荊州的重要性。
由此可以看出劉表的文人心態,他沒有能力進取,隻能偏安中原一偶自保,充分利用張繡和黃祖這兩股勢力,為自己遮風擋雨。官渡大戰,曹操後方空虛,若劉表抓住時機兵進許都,或許曆史要重新改寫,而劉表卻優柔寡斷,喪失了大好時機。
等到曹操戰敗袁紹,回過頭來對荊州構成威脅,劉表悲劇了。
黃祖屬於謹慎類型,如果沒有外因影響,或許他還會固守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