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軍隊在交趾殺人放火,開疆擴土。從海上往陸地看,煙霧騰騰,大火彌漫,有點世界末日的感覺。
交趾三郡,男女老少滿打滿算僅有四十萬夷人,經過甄別,凡是漢人與或者混血都被分離出來,純夷人被集中起來,分化成不同團體,幹該幹的活。
自秦漢以及之後,幾千年中原戰亂,有多少人為躲避戰亂南下,真的說不清。由此可見,後世猴子所謂獨立民族其實都是扯淡。說句丟臉的話,那是猴子們從泱泱大國挖出去的一塊肉,你妹,總是被未開化侵略,情何以堪!
秦宜如今有能力了,他會怎麼想?毫無疑問要斬草除根!
在強大的軍事力量麵前,夷人沒有選擇,再說,在這個時代,天大地大吃飯最大,隻要有飯吃,乖乖聽話也無不可。屯田兵也很人性化,除了能夠讓他們果腹,人性的基本欲望也能滿足。有飯吃,有女人,這就足夠了,夷人們慢慢接受這種被管製的現實。
要說沒有一點反抗似乎不現實,但那些反抗者早早見了閻王,剩下的人便放棄了思想,甘願當一名吃飯幹活的螻蟻。
螻蟻不會思考未來之事,所謂國家、民族大義,距離他們太遠。
至少從目前來看,揚州牧秦宜的戰略成功走出第一步。這裏的夷人不會繼續繁衍,這一塊疆域不會再被分裂,將永久與中原連接在一起。
這隻是秦宜的試驗田,需要總結經驗,為下一步繼續往南、往西擴展,做好準備。說到家的話,其他地區是占了猴子的光,既然來到這裏,一不做二不休,把整個半島收進來,不久是幾萬軍隊嘛,秦宜就是不缺人。
從揚州地區,尤其是大江之南地區抽調的屯田部隊源源不斷地向交趾三郡開拔,這些人或許要在此地紮下根,領土擴張沒有足夠的人口基數,一切都是短期行為。
可以預見,將來這裏的居民將以本民族為主。站在揚州牧秦宜角度,或者說政治目的,如果隻是為了穩定而采取懷柔,屬於政治上的自私,短期行為。等他死了,或者不再是這塊土地的統治者,愛誰誰,你獨立了與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秦宜不願意吐槽其他統治者,幹自己的事吧。
秦宜覺著自己應該向老毛子學習,對土地無限貪婪,擴張,無限製地擴張。
揚州水稻技術越來越成熟,技術改良還要逐步提高,交趾三郡要變成揚州的米糧倉。就目前技術水平,一年兩季絕對不是問題,或許很快就能變成一年三季。
當然,名稱要改一改了,暫時把交趾改成交州。
向西發展是另一個小國家,或許諸葛孔明南征時,到過哀牢,也就是寮族所在地,這個時期大概還沒有所謂的國家,隻不過是一些族群而已,比如某某洞主,類似於孟獲之類。
西進、南下都有計劃,但不是現在,至少要鞏固好現有的地盤,在合適的時機繼續向外擴張。
揚州牧秦宜看完參軍步鷲送來的戰報,伸伸懶腰,心情特別舒暢。
南下戰略打開缺口,繼續往前推進不再是難題,秦宜隻是大概知道中南半島現狀,就算那裏有一些小王國,麵積、人數有限,最多的還是土著。
其實繼續向外擴充疆域不難,難就難在道路艱難,其實都是未開化之地,根本就沒有道路可走。
按照秦宜的計劃,交州南部三郡隻要把道路修好,選擇適合的位置向前推進即可,原始森林也沒有多麼可怕,點一把火,再大的原始森林也要被燒成灰燼。有句話不是這樣說嘛,破壞容易建設難,反正這個時代也沒有環境保護法,可勁作!
當然,秦宜不可能把所有的原始森林燒光,高山峻嶺,十萬大山,那樣的森林燒也沒有意義,平原地帶甚至低矮的山丘都可以燒嘛,開墾出來的土地便是良田,這才有意義。
你燒掉了原野、森林,那些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獸該怎麼辦,豈不都跑到別處去生存?
秦宜才不管那些,野獸跑到哪裏算哪裏,幹秦宜何事!他隻是揚州牧,有責任管好揚州的事,沒有義務管全世界的事情。
秦宜今天要見一位客人,冀州大商人甄逸之妻,甄宓之母,寡婦張氏。
居住在冀州的張氏,她為何要來揚州?
原因出在上一次冀州使者辛毗身上,秦宜用上好的白酒招待辛毗,臨走時又送給辛毗一壇酒,而五夫人小袁也送給她大伯袁紹一壇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