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誰算計誰(月票,過月作廢,再不投不小心把主角寫死)(1 / 2)

官渡之戰非常殘酷,這次戰爭曹軍所坑殺的降卒前後有七萬多。佐證便是曹操自己給漢獻帝的奏章裏承認:“凡斬首七萬餘級。”

先不說雙方兵力的真實性,官渡決戰袁紹前線軍隊有十餘萬,也就是說袁軍絕大部分被坑殺。曹操在偷襲袁紹糧車時,就曾將一千多降卒一律割下鼻子,向袁軍示威。

如此殘忍地大規模坑殺降卒,在曆史上是也不多見。

此次屠殺,其原因不象屠徐州那樣為報私仇。可能曹操擔心降卒造反,再者是曹軍糧食奇缺,袁紹運來的糧草已被曹操統統燒掉。

在曆史長河中,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也說明戰爭的殘酷性。

揚州牧秦宜之所以率五萬兵馬北上,也是因為曹操合縱的結果,並許諾秦宜好處,讓他出兵幫助對付袁紹。

不錯,揚州牧秦宜是答應了曹操,在合適的時機北上。當初曹操的確處於弱勢,被冀州袁紹壓著打,而且曹操還麵臨糧食短缺,陣營不穩,形勢極度惡劣。

話說,秦宜為何要答應曹操請求,出兵幫助曹操,讓曹操與袁紹拚個你死我活,豈不更好?

秦宜當然不傻,幫助別人對自己可沒有半點好處,他之所以答應曹操出兵相助,估計也有目的。

各有各的算計,秦宜知道,身處三國到處都是坑,你不坑別人,別人也會坑你,老實人都屬於盤中肉。所以,誰也別說誰,不被人坑,或者坑別人才算真本事。

有一點曹操不知道,秦宜除了答應了曹操出兵的要求,他同時也答應了袁紹合縱的請求。

曹操派出使節出使張繡和劉表,那是擔心他們在背後下手。袁紹派使者出使張繡、劉表,是希望他們兩家能在曹操背後搗鬼,分散曹操的兵力。與張繡、劉表相比,揚州牧秦宜不僅比他們強大,位置也很關鍵,可以直接構成威脅。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他們更重視揚州牧秦宜這一股勢力。

所以說,秦宜手中的籌碼相對重一些。

秦宜在曹操和袁紹之間兩麵討好,這就非常惡劣。如同一個女人許了兩個婆家,真的無底線了。秦宜不是古人,為了生存他什麼都能做,節操算什麼?

秦宜北上,曹操心中高興,冀州袁紹也是心知肚明,雙方都以為秦宜是來幫助自己的。

揚州軍隊走到一半路程,官渡戰場發生巨變。原本以為勝利的一方袁紹竟然敗了,而看上去搖搖欲墜的曹操,竟然反敗為勝,令天下人掉了一地眼球。

按理說,既然曹操擊敗袁紹,揚州牧秦宜這一支奇兵似乎似乎失去了作用。的確,如今曹操扭轉局勢,變弱勢為強勢,根本不需要秦宜出兵幫忙了。

此一時彼一時,當初曹操也沒有想到局勢發展如此之快,處於弱勢的他竟然翻盤了。

然而官渡之戰大勝,曹操卻在裝糊塗,似乎希望秦宜繼續北上。

事實是,秦宜這裏也在裝糊塗,沒有掉頭往回走。

沒有人知道曹操安的是什麼心,任由秦宜五萬大軍慢悠悠走入中原腹地。

毫無疑問,秦宜應該知道這場戰爭的結果,再加上陳宮派出去的探子,具體戰爭細節或許摸不清,戰爭結局肯定知道。

這就有意思了,曹操能裝癡賣傻,秦宜也會裝癡賣傻,全不管官渡最新戰況,依舊不緊不慢北上。

倒是冀州袁紹敗北,心急如焚,一麵緊鑼密鼓集結兵力反撲,同時也派人去催促秦宜率兵加速前進,協助冀州軍隊抵抗曹操。

三方勢力各懷心思,袁紹一方訴求簡單,盼望著秦宜快一點抵達。

剩下的曹操一方和秦宜一方恐怕不那麼簡單,甚至說有點詭異。

為毛曹操沒有派人通知秦宜撤兵?

為毛秦宜還在繼續北上?

窩日,這也太不正常了。

站在曹操角度,尤其是官渡之戰取得勝利之後,心裏更不擔心揚州五萬兵馬鬧幺蛾子,畢竟揚州到青州戰場路途遙遠,補給困難,就算秦宜有不良企圖,曹操很容易對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