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收回東北亞(1 / 2)

大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五女山位於渾江右岸,相傳古有五女屯兵之上,故而得名。五女山主峰海拔804米,突兀雄偉,巍峨險峻。

漢元帝建昭二年,朱蒙由北扶餘逃至此山,修建城郭,建立高句麗國。此山城為高句麗開國都城,而後遷都至國內城。

高句麗王城由平原城與山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包括國內城和丸都山城。這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也是高句麗政權延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

丸都山城位於向西低矮傾斜的山麓,布局因山形走勢而構築。

按理說,高句麗歸屬公孫康管轄,既然公孫康已經滅亡,高句麗已經在揚州兵馬控製之下,何必大費周折?

徐庶不解其意,連魯肅也是這般心思。

秦宜說,不要僅看到眼前,要放長遠看,今天高句麗是一個小小部族,但他的野望你無法估計,隻要有機會他就會不斷擴張。

不錯,高句麗一個小小部族,竟自稱為國,已經暴露出其野心。

高句麗太祖王時期,高句麗從早期的幾個濊貉部落國家很快擴張到漢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麗太祖王,將高句麗分散的5個部落設為5個省,實行集權化統製。其後,太祖王吞並東沃沮。後又吞並東濊一部分領土。隨後,高句麗又對樂浪郡,玄菟郡和遼東發動攻勢。

至此,高句麗完全擺脫漢朝的控製。

高句麗的擴張與集權化,導致了與漢朝的直接武力衝突。漢朝軍事壓力迫使高句麗遷都到丸都城。

高句麗與曹魏爆發戰爭發生在(公元244年--公元299年)漢朝滅亡後,遼東郡被好戰的地方土豪控製。高句麗主動與剛剛成立的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並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曹魏反擊,摧毀了丸都城,高句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為高句麗滅亡了,所以很快就撤離了。

令曹魏沒想到的是,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隨著高句麗對遼東半島的挺進,高句麗美川王吞並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高句麗從東北地區向外擴張,進入並控製了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地區。

徐庶與魯肅商議,若派大軍圍剿,山路崎嶇,樹木茂密,想要全部消滅幾乎不可能,總有漏網之魚。想來想去不如放火燒山,將這裏夷為平地,而後大軍推進,就算有遺漏之人,想躲藏幾乎不可能。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完了,就等強勁的西北風那一刻。

深秋季節正是刮西北風的時節,這一日風力正緊,徐庶等決定,行動就在這一天。

此時,山林中時不時有人窺探,大概是發覺了不正常,高句麗派出人戒備。徐庶得到報告,反倒不急於發動,而是命令少量軍隊在外圍巡視,給高句麗製造壓力。

果然,密林中人越來越多,高句麗開始調兵遣將。

都出來才好,徐庶這一招果然好使,算是引蛇出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