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大草原上,三十萬揚州大軍以及二十萬奴兵再一次進入到草地範圍。奴兵排成巨大的方陣向前推進,每個方陣一萬人。奴隸軍隊的後方,是楊州的一萬步兵張弓搭箭。在整個步兵陣營的左右結合空隙處都有一千騎兵軍隊,以應對突發情況。
揚州的軍隊並不隻有這些,張飛、太史慈、張頜與高覽統帥的騎兵沒有出現,不知道隱藏在何處。
揚州不缺乏奴隸,徐庶大軍攻城略地,俘虜了數百萬奴隸。
這些奴隸有扶餘人,有沃沮人,馬韓人等。在遼東地區,屯田兵大量的使用奴隸勞作。揚州從這些奴隸中挑選出體力強壯的年輕人,組建了奴隸兵。
以夷製夷,這是最好的辦法。戰爭總是要死人的,漢人死亡,秦宜會心疼。那麼,這些奴隸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可以在北方大草原上一展身手,發揮他們應有的貢獻。
大草原上,揚州軍隊已經部署完畢。
嗬嗬,現在是西北風,難道不怕鮮卑人有樣學樣,放火燒揚州軍隊嗎?
揚州軍隊可不會那麼傻,他們怎麼可能進入縱深地帶,隻不過在茂密草叢邊緣而已,而在他們身後,是燃燒過的大草原,烏黑一片,真若來了大火揚州軍隊隨時都可以撤出。
而草原深處鮮卑族人也集結的差不多了,柯比能部落、素利部落、闕機部落和彌加部落軻比能部落,這些分列的鮮卑人在外力壓迫下,不得不團結一致,以至於整個鮮卑人形成合力,共同應對揚州大軍威脅。
奴隸軍二十萬人,二十個方陣看起來規模巨大,延綿十幾裏地,氣勢恢宏。槍陣沒有豎起來,而是全部將長槍扛在肩上,從後方看,密密麻麻的全是槍尖。
其實,他們碰上二十多萬鮮卑騎兵,肯定頂不住,悲劇的一定是步兵。
鮮卑人很糾結,前一陣子騎兵剛剛布置完畢,竟然被一場草原大火給燒的狼狽逃竄,損失了一萬多騎兵。好在揚州的惡行惹怒了鮮卑人,更多的鮮卑人加入騎兵。
複仇的怒火在燃燒,二十三萬騎兵發出震天怒喝,躍馬揚蹄,向東南方向疾馳而來。
......
西漢初期,東胡被匈奴擊敗後,鮮卑退保鮮卑山,世屬匈奴奴役。漢武帝時期,擊敗匈奴,將烏桓遷到上古、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鮮卑也開始南下到烏桓故地饒樂水(今西拉木倫河)流域。
此前,鮮卑由於在烏桓北方,一直沒有同中原王朝產生聯係。直到東漢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犯漢境,鮮卑才開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曆史舞台。
檀石槐死後,鮮卑分裂,西部鮮卑叛離,漠南自雲中以東分裂為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分布於代郡、上穀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幹小集團,如素利、米迦、闕機部落等,散布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
所謂聯盟“東部大人”散布於遼西等地,被烏桓騎兵突襲,現在存不存在不知道,即便還有一部分,那也是投奔到西部鮮卑各部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