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命理——生辰八字(1 / 3)

神奇命理——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或者說八字,是《周易》術語四柱的另一種說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時間、即年、月、日、時。再用天幹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別來表示年、月、日、時,如甲子年、丙申月、辛醜日、壬寅時等,包含了一個人出生時的天體運行的基本信息。

“八字”是我國命理學中的發明,經曆了幾千年的驗證,可說是經曆了大風大浪、無數先賢的智慧洗禮,在不斷地反覆實踐考證之後,才得到的重要寶貴資料,也可說是我國幾千年來極重要的文明縮影。

生辰八字的曆代發展

相傳那是我國的黃帝時期,蚩尤部落作亂人間,黃帝部落聯盟與蚩尤部落交戰多年,一直都處於僵持的狀態。於是黃帝築壇,禮地祭天,於是天下降下十天幹,十二地支,黃帝用幹支規範四方部落,終於戰勝蚩尤。

夏商之際,天幹地支出現了較大發展,用天幹來紀日,稱為十日,用地支來計時,稱為十二辰。商代還把二者結合起來紀日,自甲子始至癸亥終,共60日,後來的東漢將之正式確立為“天幹地支”。

東漢時期的公元54年以前,幹支僅限於紀日。幹支應用於紀年後,八字中有了四字。幾十年後,史學家班固的《白虎通義》中,提到有人利用幹支推究命理。

此後,三國時的管格,東晉的郭璞,南北朝時的陶弘景等人都對算命術有所研究與補充。但理論粗糙,方法簡單,範圍狹窄,沒有繁衍開來。

到了唐代,精通陰陽五行的李虛中,發明了將人出生的年月日,換算成幹支表示的方法,並將五行學說吸收進來,根據年、月、日中天幹與地支的五行生克關係,判斷人的一生吉凶禍福。

每個八字都是自然界在那個時辰的五行圖譜,在將這些圖譜應用到人身上,運用天人共用一張五行圖譜的科學原理,再通過陰陽五行生克製化的極其嚴謹的、係統的、複雜的科學方法解密這些圖譜,算天知人,初創了八字算命的方法。

應當說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他預測人的一生運動規律的準確度很高,當時的大文豪韓愈稱他為“百不失一二”。

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李淳風運用這一原理,寫出了廣為流傳的《推背圖》,他的同窗好友袁天罡用人的出生時間發明《稱骨論命》。

稱骨算命法是將人的生辰八字,即出生的農曆年月日時計算相應的“骨重”,然後根據“稱骨”的總值來進行算命。

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定數,年、月、日、時的重量都有具體規定,隻要把年、月、日、時的重量加在一起即為八字重量,按照“稱骨歌”一查,就可確定這個人一生的命運。

稱骨歌的骨重由2.2兩至7.1兩,愈重愈佳,而每個重量亦有相關的解說,由四句歌訣說出一生命運。

後來,李虛中發明的這種八字算命方法,從皇家逐漸流入民間,被五代時的徐子平所繼承,經過他進一步發展完善,生辰八字算命術正式進入了成熟完備的階段。

徐子平是一個隱士,長期隱居於華山西側的棠峰洞之中,醉心於八字推命術的研究。他不僅能根據一個人的八字推算他的一生軌跡,還發明了根據一個人的八字推算他全家人吉凶禍福的辦法,使八字算命術達到了完備。

徐子平在算命術上的最大貢獻,就是把李虛中推算年、月、日幹支的辦法,進一步演進為年、月、日、時同時測算的“四柱”法。他的許多算命技巧,也促進了算命術在民間的發展與流傳。

徐子平的這些研究成果,都收錄於他所著的《淵海子平》一書之中,這本書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係統地介紹八字方法和理論的專著,是後人學習八字方法的必讀之書。可以說,徐子平才是八字方法的創造者,後人便將八字算命方法尊稱為“子平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八字理論與方法也不斷地完善與發展,在徐子平的理論基礎之上,宋代的衝虛子、僧道洪、徐子升等人,又對八字算命術進行了改進。

明代進士萬民英主篇鴻篇巨製《三命通會》,除本人長篇高論外,其中彙集了30多位名家八字算命的精華論斷,諸如《元妙論》、《元理賦》、《玉井奧訣》、《六甲十二時斷》等。至清代,《三命通會》被編入《四庫全書》。其中又以萬民英的《三命通會》影響最大,口碑最好。至於民間著述,更是浩如煙海。

清代光緒年間出生的命理學家徐樂吾,以及後來有“南袁北韋”之稱的袁樹珊和韋千裏,著書眾多,對八字學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說,在整個明清時期,八字算命術更加普及,風靡朝野。

我國曆代天文家、數學家和無數智者共同創立的人類命理科學,對人類自身規律的探索研究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成就輝煌;對於我國人來說,八字算命已成了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懂八字預測,就不會全麵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旁注】

《白虎通義》 我國漢代講論五經同異,統一經義的一部重要著作,東漢史學家班固等人著。此書繼承了董仲舒以後今文經學神秘的唯心主義思想,以神秘化了的陰陽、五行為基礎,解釋自然、社會、倫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種種現象,對宋明理學的人性論產生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