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代人躁狂焦慮傾向病因何在(1 / 2)

現代人躁狂焦慮傾向病因何在

社會

作者:王文佳 範潔

7月23日晚,兩名駕車男子因不滿一名推著嬰兒車的女子擋道,下車打人,還將嬰兒車內2歲女童重重摔在地上,致其死亡。7月25日,嫌犯丁金華在河南駐馬店市西平縣、漯河市連續作案殺死5人,起因竟是鄰裏之間的一場口角,丁金華被抓獲後抱怨自己“太衝動”。26日淩晨,黑龍江海倫市聯合敬老院一名男子因疑自己被偷200元,縱火報複,致其本人及10名老人死亡。

此類因一時衝動、暴怒導致的惡性案件近日連連發生,因此而導致的吵架、毆打、傷人事例更是普遍。人們不禁會問:這些人都是怎麼啦?為何變得如此暴戾不計後果?

焦慮已成為現代人的心理通病

上海心靈花園首席心理專家季龍妹認為公共場所暴力可能是躁狂症的一種表現:“我看來,他們可能存在中度或重度躁狂和焦慮的病症,情節嚴重的甚至有精神分裂的傾向。這類患者表現為思維奔逸、心境高漲、易激惹、說話粗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季龍妹指出,精神分裂的人群在清醒的時候表現得和周圍人一樣,但是一旦犯病就有可能做出過激舉動。青春期和更年期是兩個比較敏感的時期,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產生焦慮和狂躁,最近天氣熱也可能是觸發暴力的一個原因。

“躁狂症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也和周圍的環境有關。家庭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她說,容易暴怒的家長很容易將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父母如果有狂躁症,孩子50%的概率都會有。一些人還會在家裏尋找心理平衡,他們在單位克製自己的委屈和憤怒,表現良好;回到家裏後卻將壓抑已久的心情釋放出來,拍桌子、砸物件,甚至實施家庭暴力。目前,大約有3%~5%的人群患有躁狂症。

躁狂症和精神分裂患病人群的比例並不大,但是卻有很多人存在輕度的焦慮現象。季龍妹表示,不用為此過分擔心,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少量的焦慮能夠幫助我們克服懶散和惰性,增加工作生活的動力。但是必須學會自我克製,或者找一個合適的渠道進行發泄,否則鬱結在心裏可能產生疾病,一旦受到刺激爆發出來,容易引發打鬥,造成妨害公共秩序、傷害他人健康等後果。

負麵情緒鬱積令矛盾一觸即發

焦慮緣何成為現代人的通病,華東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係係主任崔麗娟認為主要存在三方麵的原因。首先,物質文明正在急速發展,但是國民修養的提升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現代社會,很多人急功近利地追求物質,得失心變重,在心裏鬱積著一些消極情緒。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感恩地向下比我得到什麼,而是不斷地向上比我缺少什麼,這種不公正感和不公平感越重,就越容易被激怒。

同時,現代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過去是權威的時代,現在是挑戰權威、強調自我的時代。人們自我意識增強甚至膨脹的結果,就是凡事從自己出發,不站在他人的角度,忽視了群體的規範,過去人們對秩序的遵守意識正逐漸喪失,取而代之的是想要掙脫群體的約束。

此外,現代人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在“高壓鍋”中生活,難免就跟“火藥桶”一樣一點就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劇,破壞了人們的好心情。因為一個小摩擦就引起內心壓力的爆發,是現在社會人存在的普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