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痛風,你不可不知的飲食盲點
生活
作者:馮曉慧 葛聲
飲食控製是痛風防治的“半壁江山”,痛風患者已越來越認識到飲食控製的重要性,很多患者能如數家珍般地報出一係列“忌口”食物。但是,這些食物真的如此可怕嗎?痛風飲食中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盲點和誤區呢?
盲點一:甜蜜的隱形“殺手”——果糖
為了降低誘發痛風的危險,減少體內尿酸。一般地說,痛風患者在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時,應慎之又慎;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則可放心食用。但根據最新研究顯示,這樣做並不能讓痛風患者真的“高枕無憂”。掩藏在甜蜜口味背後的果糖也是誘發痛風的隱形“殺手”,一次大量攝入含果糖豐富的食物,可能會導致痛風發作!其原因可歸結為:果糖為單糖的一種,在機體內的代謝途徑與我們熟知的葡萄糖並不相同。大量攝入果糖後,可促進腺嘌呤核苷酸分解加速,釋放出嘌呤,嘌呤最終代謝成尿酸,使血尿酸升高。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入果糖超過50克(相當於2~3罐飲料),患痛風的風險會比每天攝入果糖少於10克者增加2~4倍。
那麼,哪些食物中果糖含量較高呢?果糖的主要來源有:甜飲料、蜂蜜及水果等。在日常生活中,痛風患者需根據果糖含量高低進行區別對待:
甜飲料:市麵上銷售的各種果汁或碳酸類甜飲料,是果糖最豐富的食物來源之一,痛風患者應謹慎飲用。美國最新研究表明,女性飲用含糖碳酸飲料與橙汁飲料等高果糖含量的飲料,可增加患痛風的風險。
蜂蜜:蜂蜜雖然營養價值較高,但果糖含量同樣豐富,達49%,痛風患者也需節製食用。
水果:水果營養素豐富,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成人每天水果攝入量200~400克正常進食,不會威脅健康。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中果糖含量也較高,但與甜飲料、蜂蜜比較則相對較低。隻有一次性大量攝入果糖含量高的水果,才可能誘發痛風。
糖果、餅幹、零食、甜點:這些加工食品與甜飲料有相似之處,均添加糖漿,或含有較多果糖,在食用時也應謹慎。在選擇此類食品時,痛風患者可參照食物配料表中的相關信息做出判斷。
盲點二:那些被“封殺”的豆製品
痛風患者不能吃豆製品,包括豆漿、豆腐、紅豆、綠豆等。理由是:嘌呤含量太高了。事實果真是這樣的嗎,難道吃豆製品和豆類真的會引起痛風?
關於食物中的嘌呤含量,目前還沒有十分權威的數據來源,總體上講,大豆與瘦肉中的嘌呤含量相似。不過,人們對豆類與肉類的攝入量相差較遠。100克瘦肉相當於2塊薄的大排,很容易在一頓豐盛的大餐中攝入或超量攝入。但是,每餐攝入100克大豆就有些困難了。100克大豆含蛋白質35克,相當於380克北豆腐、630克南豆腐、700克內酯豆腐(約為2盒)、220克豆腐幹(4~5塊方幹)。由於豆製品在加工、製作、烹飪過程中,有一部分溶於水的嘌呤會流失。所以,吃同樣重量的豆製品,攝入的嘌呤比直接吃黃豆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