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崖位於馬嶺河峽穀中段,是一座高約100米,長約200米的紅色巨崖,異常醒目。石窟崖遍布石雕“作品”,以變形誇張的造型,神氣活現的動態,顯示出大自然奔放不羈的非凡功夫。
飛虹鎖天是架在馬嶺河上的一座古橋,以前稱橋為木橋,其實木橋無木,全由方方正正的石塊壘成。古橋為石拱橋,全是由石塊鋪就的橋麵,石板鑲嵌的欄杆,兩側又各有一個圓孔,仿佛一雙晶亮的眼睛,把上遊的古營盤盡收孔內。
馬嶺河兩岸有瀑布近100條,是由兩岸眾多的支流、地下河、泉水,從陡崖上墜入主穀而成。其中有30多條集中在2000多米長的天星畫廊。
獨特的地質地貌結構是馬嶺河瀑布群形成的條件:
一是兩岸的白雲岩和灰岩中夾有多層泥質岩,透水性較弱,不利於大氣降水向地下深部滲透。
二是馬嶺河中段是個舒展的向斜構造,地表水和地下水沿層麵向軸部的馬嶺河流動。
三是馬嶺河主流量大,下切速度快,而沿岸支流水量小,下切速度滯後,造成兩者河床高低懸殊,於是便形成眾多的瀑布墜入深切峽穀之景象。
馬嶺河瀑布群,是馬嶺河峽穀的一大景觀,較之黃果樹大瀑布群,另有一番風采。景區有“七十二瀑一河”之說,被稱為“天下之絕觀”。
馬嶺河瀑布群之壯美,冠天下眾瀑之首。在不到20千米的馬嶺河兩岸,分布著常流瀑布60餘條。尤其在峽穀下遊的壁掛一帶,僅2000米內就分布著13條瀑布,形成了一片爭奇鬥豔的瀑布群。
這片瀑布群,有的如白練懸掛,有的如銀沙輕抖,有的如萬馬奔哮,有的如珍珠飛灑。水流有大有小,響聲有高有低,仿佛在合奏著一部雄渾的山水交響樂。
在壁掛崖上段與中段之間,垂瀉著8條瀑布,當地人稱之為“兄妹瀑”。“珍珠瀑布”和“彩虹瀑布”,是瀑布群中最神奇最美妙的兩條。
“珍珠瀑布”,由幾條潔白而輕軟的瀑布,從100多米高的崖頂跌落下來,在層層疊疊的壁上時而躍起,時而再跌,撞擊出千萬顆水珠,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彩虹瀑布”從100多米高的崖頂傾流而下,在穀底激起片片水花和層層乳霧,在陽光的照射下,迷茫的水霧幻化出美麗的彩虹。有詩人盛讚這一美景為“彩虹滿溝,珍珠滿壁”。
馬嶺河峽穀最精華的一段被稱作百米畫廊,畫廊內的主要看點就是鈣華石了,它就像魚的鱗片一樣,一片一片的附在岩石上。
奇泉是兩條被稱為神水的“男女泉”。位於興義城東的布依族山寨上坡崗村。兩水各流一條自然形成的石渠,中間另有一條石渠將兩水溝通成為一條“夫妻腰帶”。奇在女泉每隔4分鍾至6分鍾湧大水一次。
女泉下落時,男泉的腰帶水向女泉倒流。男女兩泉相融相彙,親密無間,十分有趣。泉水四季長流,清澤如鏡,傳為仙井神水。
太陽泉更為奇妙。在“男女泉”山後,陽光一照噴泉直瀉。傳說山裏有龍,陽光照身,身暖蘇醒,口吐龍水,此泉故又稱為“眠龍泉”。
錐狀峰林廣泛分布於馬嶺河下遊沿岸及敬南等地,麵積達350平方千米,共20000多座,其中分布於馬嶺河下遊沿岸者最具觀賞價值,稱為“萬峰林”。
峰林的形成經曆了兩億多年的漫長歲月,首先是三疊紀碳酸鹽岩的沉積,然後燕山運動使地層發生褶皺、斷裂,第三紀構造地殼剝蝕夷平,第四紀以來新構成行動發生大幅度大麵積抬升,大氣降水沿節理裂隙下滲溶蝕,於是產生了浩如煙海的萬峰林。
萬峰林以泡木山為軸心,兩側高聳著上萬個奇峰異石,集中於馬嶺河峽穀兩岸。萬峰林分東峰林、西峰林。峰林內有穀、洞、田、寨,呈現出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圖畫。
萬峰湖位於馬嶺河下遊,處於雲貴高原向廣西過渡的南盤江大裂穀斷層地帶,由天生橋一級電站大壩將南盤江攔截而成,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萬峰湖景區以紅椿坡陽口內湖景觀為主,景觀麵積50平方千米。它的主要景點有紅椿水上石林、馬嶺河坡陽入湖口、水上布依山寨等。
馬嶺河地縫漂流為大西南之一絕,可觀賞的兩岸“壁畫”達30餘萬平方米,與流水、瀑布交相輝映,美不勝收。裂穀兩岸高聳的丹霞赤壁上,還有古廟、古橋、古寨、古營盤、古戰場、古驛道、古石碑、千年古榕樹和古人類遺址等景觀。
從上遊漂至下遊,依次是一衝野馬灘;二過猛虎岸;三跳犀牛坎;四闖龍騰關;五進幸福潭;六到宏瀑岸。人們稱譽:“坐船漂進地球,離開城池山寨,光顧億年閨秀。”
[旁注]
燕山運動 從1.4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左右,在地史上主要屬於侏羅紀末到白堊紀時期。在我國許多地區,地殼因為受到強有力的擠壓,褶皺隆起,成為綿亙的山脈,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地質學家把這個時期強烈的地殼運動,總的叫做燕山運動。
天星畫廊 是峽穀景區精華部分。雖然長僅1700米,但卻有萬馬咆哮、珍珠瀑、麵紗瀑、撈月瀑、飛廳瀑等13條瀑布。規模如此宏大的瀑布群和岩頁壁掛,形成這裏的主要景觀特色,堪稱一絕。天星畫廊被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疤。
嶂穀 穀坡陡直,深度遠大於寬度的峽穀,V形穀的一種。在玄武岩、石灰岩等垂直節理發育的山區,由於地殼上升,岩石的物理性質有利於河流的下切,抗風化、抗衝蝕能力又強,穀坡不易剝蝕後退,形成比一般峽穀尤為深狹的河穀。
峽穀 一種狹而深的河穀。兩坡陡峭,橫剖麵呈“V”字形,多發育在新構造運動強烈的山區,由河流強烈下切而成。一般發育在構造運動抬升和穀坡由堅硬岩石組成的地段。當地麵隆起速度與下切作用協調時,易形成峽穀。我國的雅魯藏布江大峽穀是世界第一的大峽穀,
[閱讀鏈接]
在很久以前,興義是龍的故鄉。
有一天,龍的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天搖地動,大雨滂沱,很多龍都葬身於大水中,老龍王就帶著他的4個龍兒開辟河道。
隨著4個龍子輪番撞擊山嶽,漸漸形成了一截長帶狀的內河,雖然山石堅硬,5條龍硬是活生生地把群山撞開成百多米寬,百多米深的河穀,滿身龍鱗撞掉了,那些鱗片幻化成美麗的圖案,懸掛在兩邊的崖壁上,如今馬嶺河峽穀的鈣華石就是當年老龍王和4個龍子留下的鱗甲。
洞穴的寶庫——織金洞
織金洞原名打雞洞,位於貴州省織金縣城東北的官寨鄉。織金洞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全洞空間寬闊,有上、中、下三層,洞內有多種岩溶堆積物,顯示了溶洞的一些主要形態類別。織金洞是我國目前發現的一座規模宏偉、造型奇特的洞穴資源寶庫。
織金城建於1382年,三麵環山,一水貫城,城內有71處清泉,庵堂寺廟50餘處,有結構奇特的財神廟、洞廟結合的保安寺等。
織金洞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溶洞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岩質複雜,擁有40多種岩溶堆積形態,包括世界溶洞中主要的形態類別,被稱為“岩溶博物館”。
洞外還有布依、苗、彝等少數民族村寨。
馮牧有詩寫道:
黃山歸來不看嶽,織金洞外無洞天。
琅嬛勝地瑤池境,始信天宮在人間。
根據不同的景觀和特點,織金洞分為迎賓廳、講經堂、雪香宮、壽星宮、廣寒宮、靈霄殿、十萬大山、塔林洞、金鼠宮、望山湖、水鄉澤國等景區。洞內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組成奇特景觀。
最大的洞廳麵積達30000多平方米。每座廳堂都有琳琅滿目的鍾乳石,大的有數十米,小的如嫩竹筍,千姿百態。還有玲瓏剔透、潔如冰花的卷曲石及霸王盔、玉玲瓏、雙魚赴廣寒、水母石、碧眼金鼠等景觀,形態逼真,五彩繽紛。
“銀雨樹”高達17米,挺拔秀麗,亭亭玉立於白玉盤中,人人讚歎。
織金洞地處烏江源流之一的六衝河南岸,屬於高位旱溶洞。洞中遍布石筍、石柱、石芽、鍾旗等40多種堆積物,形成千姿百態的岩溶景觀。洞道縱橫交錯,石峰四布,流水、間歇水塘、地下湖錯置其間。被譽為“岩溶瑰寶”、“溶洞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