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但也要道路寬敞才是。可是建德的道路並不寬敞。
金坤行走半日,豔陽當空,已經大汗淋漓,心想,如果有一匹馬,那可就輕鬆多了。可惜他是小本生意人,平時又喜歡周濟他人,手頭並不寬裕,隻是羨慕那些騎馬之人,聽到馬蹄聲聲,他就連忙閃在一邊讓別人過路。
身後是一匹高頭大馬,騎馬之人衣冠鮮亮,人也魁梧雄壯,似乎走得很急。趕馬上前,路過金坤的時候,聽到後麵人“哇”了一聲,隻是不在意地扭頭瞟了一眼,這一眼,就把他看得心慌意亂:本想多看一下讓路之人,勒馬不住,已經跑到前麵去了。
大個子男人不放心,緊拉韁繩,回身調轉馬頭,放慢腳步,回到剛才讓路人的跟前,由遠及近,看了個清楚明白:十年過去了,此人已經兩鬢斑白,卻依然那麼鎮定從容,對自己趕馬搶道毫無慍色。
於是趕緊跳下馬來,攔在他麵前。金坤有幾分意外,剛才看見騎馬之人搶到前麵去,自己叫了一聲,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閃失,隻是擔心他如此魯莽,萬一撞到人雙方都不好。現在見他跑上前來,擔心自己有什麼失禮的地方,反而不好意思地說:“壯士何必回頭?耽誤你趕路了,我隻是提醒你一聲,讓你別撞到人。”
那人隻是盯著他目不轉睛,朝他拱手致禮,問道:“是宿鬆下鐶的金老先生嗎?”
金坤有些奇怪:“我們素不相識,您如何知道在下?”
“哎呀,您是我的大恩人呀!”那人納頭便拜。
“呀,我並不認識您,先生為何行此大禮?”金坤趕緊拉他起來。
那人反問道:“金老先生,還記得小孤山嗎?還記得那個問您討錢的乞丐嗎?我就是那個小乙呀!”
金坤想起來了,那是十年前的事,他到小孤山討要一筆債款,遇見一個乞丐向他伸手要錢。他一看此人身高馬大,身體也不虛弱,出口仿佛是鄉音,於是就問他是哪裏人?
乞丐說,他是徽州古樓人,人稱小乙。
親不親家鄉人,金坤有異常親切之感,連忙把他拉住:“哎呀,我們是同鄉啊,我也是古樓人。”
他聽出了鄉音,羞愧萬分,正要轉身,被對方拉住了:“你不信?還記得嗎?穿過古徽州府甕城,踱步到一個長長的石拱橋,就能看見古樸典雅的太白樓。古樓,就是因此命名的呀,你有多久沒有回家鄉了?”
果然是同鄉,可是人家衣冠楚楚,自己卻淪落為乞丐,真給家鄉人丟臉了。小乙二話不說轉身要走,金坤一把拉住他,說好不容易他鄉遇見鄉親,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一定要問個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