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在黃山西側,那裏崇山峻嶺、修竹茂林,風景十分優美,是讀書人的天堂,自古以來崇尚儒學,注重教育,哪怕隻有幾戶人家的小村莊也有朗朗書聲。程維宗就是其中的一個讀書人,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已經是秀才。十九歲到杭州參加鄉試,可惜名落孫山,又輾轉多處,拜訪名師,但時局變動,讀書做官這條路走不通了,前途茫茫,路在何方?
所幸徽州自古有儒商傳統,天無絕人之路,程維宗看到家鄉交通不便,貨物流通困難,他就把地方土產運送出去,再把鄉民需要的生活用品運進來。生意漸漸越來越大,到屯溪江邊,率水、橫江水路暢通,船隻運輸更加方便。
洪武年間(約1380年)那是一個春天的上午,他運來一船茶葉,到了屯溪兩江交彙的地方,聽說杭州人對祁門、屯綠的茶葉十分感興趣,茶商收購的價格也很高,可是抵達杭州的船隻遙遙無期。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在暗邊徘徊,看見江麵寬闊,水流緩慢,一條客船揚起風帆,緩緩駛來,心頭一動,湧起一句唐人王灣的詩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突然心胸為之舒展,這哪裏是瓶頸?這正是我經商的坦途,隻是這裏需要建一座驛站,
這裏過去隻是一座小漁村,元末明初,漸漸有沿江的一些居民房舍,好在這裏竹木山石建築材料樣樣齊全,程維宗買來材料找來工匠,很快建立了幾座棧房,作為分類存放貨物的地方。有的放茶葉,有的放竹炭,有的放山貨。物美價廉的時候收購來存放此地,等到市場銷售旺季,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了,再運送到各個碼頭,大大節約了成本。
棧房漸漸發展到外地船停泊屯溪來此購買的貨站,盈利更加豐厚。他積累了百萬家資,然後廣置田產,在歙縣、休寧縣購買四千畝田產,讓三百七十多農家耕者有其田了。
正在他事業興旺發達的時候,家裏發生了一場大火,把家園燒成一片廢墟。在冒著嫋嫋青煙的房舍前他茫然若失,心想:我怎麼這樣倒黴呀?學業有成趕上科舉無望,積累了資產卻又被燒個精光,他抱著腦袋蹲了兩個時辰。
“夫君啊,你在外麵艱苦創業,我在家中克勤克儉,我們沒做任何對不起人的事,怎麼就遇到這樣的災難呢?都怪為妻治家不嚴,讓我們萬貫家財毀於一旦……”妻子在一旁嚎啕大哭。
看著妻子痛苦的表情,突然間蒼老的麵容,程維宗站起來扶住妻子,反而安慰她說:“這不怪你呀!舊居年老失修,我們也早就應該建新房子了,既然燒掉了,我們還是遷到別的地方去建新居吧,好在貨站裏還有貨物,本鄉外土還有田產,不至於沒飯吃。”
夫妻倆正在相對悲泣,突然一陣鳴鑼開道的聲音傳來,他們驚愕地抬起頭,發現轎子裏的人居然是休寧縣令杜引喻。同為讀書人,見程維宗有文化,有氣質、智力超群,與官府交往不卑不亢,兩人頗談得來,得到通報,知他家有難,特地趕來慰問的。”
夫妻兩感動地拜謝他。
縣令說:“應該感謝的是你們,幫助鄉民運出貨物,又給他們帶來生活必需品,繁榮一方經濟,幫助百姓謀利,程先生功不可沒。災後重建,新宅一定更加恢宏。”
程維宗難過地說:“一場大火,是上天給我程氏家門的懲罰啊,對我來說,想是風水不好,雖然故土難離,還是打算遷移出去,在西溪南重建新居……”
“不可不可,”縣令勸告他,“程先生啊,美不美家鄉水,本土雖然險峻,但是前後養育了文武狀元十幾個,可見這是風水寶地。還仰仗你繼續發家致富、造福桑梓,千萬不要走啊!”說完讓手下從轎子裏取出一百兩銀子,給他暫時安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