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萬別去相信什麼“劉德華”像墨子之類的新聞,那隻是炒作。即便是考古專家,也不會親眼目睹墨翟的尊容吧。
2
金庸寫的都是武俠,其實他是在寫文人的境界,是一種文人修煉體驗的比喻。盡管,這些題材中深深浸染著幫派文化。
3
縱覽《水滸》情節的發展,好像是兩步。第一步叫逞英雄;第二步叫英雄向何處去。第一步的逞,是在為英雄圖式的建立做準備,第二步的尋找出路,則出於他們是“英雄”。
4
在古代,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君主,他給人的感覺,究竟是應該金剛怒目,還是應該菩薩低眉?實踐證明,“怒目”者往往給人可利用的破綻,人們在執行的分寸上也容易產生左的偏差。而“低眉”則不同,似笑非笑、似怒非怒,因為看不透所以才“深”得很。這樣一來,事都是臣下做的,無為而無不為。這才是明君。
5
那些忙碌的人們,應該深入地思索一番,他們那麼究竟為了什麼?當麵對這個問題時,我們又大概都以“忙”為理由而規避了。回望過去,我們因為忙而深深感覺時間過得真快。
6
“鳳姐”之流應該意識到,在大眾的舞台上,他們扮演的是醜角。以醜角過活而已。
7
郭德綱原先的情緒化噴湧不經意間扣動了當前文化的病症。他所作的一切說到底就是要還相聲以本來麵目!被指為異端正是可悲者可笑之處。然而,郭卻失敗了。
8
我們正在身處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
9
《將愛情進行到底》是我的精神家園。我不時憧憬她,感受詩夢相糅的美感。星雲大師要我們“不改初心”。這便是我的初心。
10
我們要把“忙”,當作這個時代賦予“80後”的重大主題。
11
怎麼會沒有世界末日呢?這是不符合辯證法規律的。隻不過先人所說的末日,末的是人類,而不是世界。因為人沒了,世界也便失去其價值,故名之曰“世界末日”也。恐龍也有末日,有何理由人無末日?但先人智慧,他們其實是說“人是自己消滅自己,自己被自己打倒的”,這才是真正的預言,真正的奧妙。
12
林黛玉和賈寶玉結合了又怎麼樣呢?那其實是另一個悲劇。
13
現在看世界各國,一個國家的國格跟一個小人也差不到哪裏去。趨利避害無所不用其極!這就是國家,真是既可笑又可悲。高行健說文明不一定意味進步是對的。人類未來的整體發展是充滿危機的。就此可寫部小說了。
14
輸,不丟人。怕,才丟人。——電影《梅蘭芳》
15
淮劇《牙痕記》裏唱到:隻因我的苦情要比東海深啊……人間萬事,便是一個“苦”字。
16
物質的創造關乎現在,而文化如果不是對過去的緬懷,便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無奈和遐想。有人說,文化是閑出來的,或許就看到了些特征吧。
17
電影《晚秋》很美。所謂晚秋者,便是一年之中最美之時刻,就如同男女主人公短暫而又熾熱的愛情。想必,韓國作者一定讀過蘇東坡的詩句吧。“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