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大俠——神奇絕招2
物為我用的另類拳法
在武術中,還有一類拳法,是以日常雜物命名的,體現了我國武術“百物皆為我所用”的精神內涵。
這類拳法包括巾拳、扇拳、傘拳、花拳、船拳、鍾拳、板凳拳、褂子拳、雲帚拳、脫梏拳、百花拳、梅花拳、蓮花拳、螺旋拳、山門拳、白玉拳、湯瓶拳、沾衣拳、衣衫母拳、三戰鐵扇拳、三十六合鎖等。
巾拳又稱“水巾拳”,源於無極門,這是一個很罕見的武術派別,其武學思想與太極拳相似,講究以柔克剛。但無極門起源於唐代,比太極拳還早。
無極門的著名人物是新疆的林溪道士,他教徒弟練習巾拳時,要先練5年多的基本功。練功時,在雪地裏紮馬步,一紮就是一個時辰。之後,才開始練習巾拳。兵器是一條長約兩米的毛巾,屬於軟兵器的一種。毛巾紮在頭上或者纏在腰間,保持著一定的濕度,特別講究以柔克剛。
水巾拳取材普通,起源於民間普通的勞動生活,使用時以內功把布條變成一條剛如木棒柔如水的水巾,威力無窮。主要打法是出其不意,以點、繞、劈為主要進攻方式,非常講究速度,所謂“最快的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拳諺中寫道:
板凳勇猛勢無比,兵器叢中敢稱雄,
軟硬家夥均不懼,就怕遭遇濕布龍。
所謂濕布龍,乃浸水之濕布帶,或許就指水巾拳。因其能緊緊纏住凳身,使其威力不能施展而得名。
盡管如此,但往往在倉促之間又何能快速尋覓濕布帶以求破凳之法也。故此,板凳仍不失為一種防身之良器。如運用得法,一凳在手,往往數十人休想近身,常可化險為夷,故習武者不可不知,也不可不習也。於是後世便將這種夾帶板凳的拳術稱為板凳拳。
板凳拳主要是武當派南派拳法之一,單手或雙手持長板凳做各種類似戟的招式。共有36個適於進攻的架子。應用於硬氣功類桶子功法的“對排”,即兩人持械相互猛擊對方身體各部位,也可“加花”,做單人演練。
板凳拳套路,相傳為清雍正年間江南大俠甘鳳池所傳。長江中下遊一帶,習者頗眾,其招法由撞、壓、頂、砸、掃、架、磕、劈、栽、撐、磨、攔、挑、翻、拐,以及凳花和各種步型組合而成,大概是類似戟的招式。其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實乃一種別具一格的武術器械,為武林中廣為稱道。
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首席教官陸林曾傳授板凳拳,它除卻防身禦敵之特殊作用外,並且還是一項對身體極為有益的全身性運動,能使手臂腰腿各個關節血脈通暢,而且能增加肺活量,起到強身養生祛病延年之功效。
板凳拳拳勢歌:
威力無比板凳拳,起手直撞敵胸前。
佛前獻花右弓步,左轉舞花右橫推。
左右輪劈退兩步,盤頂橫推右轉身。
左右退步劈又砸,左轉左臂起飛輪。
回走蓋步右托凳,過頂右轉右撞鍾。
……
傘拳係清康熙年間嘉興竹裏太平寺隱然和尚所創。傘拳特點是,綜合刀劍棍鞭等兵器的技法,融於一柄普通的雨傘之中,強調靈活多變,剛柔相兼,技法閃展靈活,避實擊虛,快刺猛挑,進退圓活,由刺、挑、點、截、撩、撥、托、頂等動作組成套路。
傘拳歌訣中說:
獨門傘拳世間稀,剛柔相兼身法奇,
調神養息丹田氣,以氣催功傘似飛。
羅漢雙掌定乾坤,傳世套路四十六,
捷點刺撩閃展靈,虛中實、實中虛。
……
《國術名人錄》中記載有平湖顧熙真事跡,說他“足著鐵釘油鞋,左手持傘”,與竹林鄉下流傳的傘拳,應有相當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