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賜女——默娘誕生
在福建莆田湄洲灣口,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湄洲島。在宋代時,湄洲灣有一家姓林的名門望族生了一個女孩,取名為林默。
傳說,這個女孩是觀音菩薩為了拯救經常遭受海難的湄洲百姓,讓龍女轉世而生的。林默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各種修煉的法門,漸漸有了法力
有了法力後,林默不圖回報的為鄰裏鄉親們排憂解難,更是常常引導人們趨吉避凶,預防海難。鄰裏鄉親遇到困難,都願意跟她商量,請求幫助,久而久之,林默大仁大義的事跡也就逐漸傳開了。
觀音賜女救濟天下蒼生
傳說在宋代的某一天,觀音菩薩帶著龍女和善財,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後,各人踏著雲霧,準備回觀音大殿。他們一行人在經過莆田湄洲天頂時,看見有幾股黑煞氣,自海麵直衝天頂。
走在前頭的龍女,撥開雲霧一看,隻見在湄洲灣海麵上,幾隻漁船沉入海中,許多漁民沉入海底,海底的幾個妖怪正搶著吃他們。岸上,許多媳娘、兒子,有的哭老公,有的喊阿兄,十分淒慘。
龍女看到這場麵後,心中不忍。其實觀音在龍女撥開雲霧偷看凡間的時候,屈指一算,知道是湄洲灣裏有海怪在搗亂,隻因天機不可泄露,所以佯裝不知。龍女對觀音說:“這些妖怪,擾害生靈,如果不除掉,將來害人不淺。請師父大發慈悲,救救眾生。”
觀音說道:“龍女啊,這是天機,你不必掛心,我們回到大殿以後,你自然會明白。”
說完,師徒三人又繼續趕路。當觀音菩薩和龍女回到觀音大殿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在向觀音禱告。觀音掐指一算才知,原來是一個福建姓林的名門望族,這家男主人叫林願,在宋初官任都巡檢。 林願為人樸實敦厚,樂善好施,鄉人稱為“林善人”。
觀音看這些人入殿以後,立即化身入座,受人香火。隻聽林夫人祈求說:“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我林家生了一男四女,不幸長男得呆癡病,怕將來香火無人繼承,求觀音再賜男兒一人好接香火。如能答應,我林家一定多多施舍,普救世人。”
林願陪夫人上香後,就帶夫人回去了。不多久,香客都走了,觀音對龍女說:“龍女賢徒,林家世代好善,為人慈悲,這次親來求嗣,師父隻好答應。後日,你就投胎他家,了結這段塵緣,收伏妖魔,替天行道。”
龍女聽後。正要再問時,觀音又說:“這是天意,不必再問,你去吧!”
龍女聽了,隻好拜了觀音,同善財走出觀音殿。時過不久,在有一天夜晚,王氏夢見觀音菩薩給了她一枚丹丸,並對她說:“你家累世功德,上天當庇佑你家,吞食此丸,可得一女,以濟天下蒼生。”
王氏吃了丹丸後,夢便醒了。醒來後,王氏剛想起身便孕吐不止,發現自己有了身孕。林願夫婦驚訝不已!常人懷胎十月,可是這次王氏竟然懷胎十四個月。
到了宋太祖建隆元年,在那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傍晚時分,天色已黑,伸手不見五指。忽然一顆流星從天而降,光華奪目,照得湄洲島山海如天,岩石紫紅,草木清晰可見,百姓無不驚奇。
此時林願的家中更是紅光衝天,鄉人以為林願家失火了,趕來救援。但到了林家後發現不但無火,反而異香氤氳,滿屋紅光如炬。在林家的裏屋內,林願的夫人王氏正要分娩,林願靠在院中的窗欞邊坐著,林願看見一道奇異的彩光。
忽然,觀音菩薩從彩光中出現了,林願急忙跪在地上,連連對著那道彩光的方向膜拜。觀音出現後,慈祥地對林願說:“你即將出生的這個女兒比男孩還尊貴,這是菩薩的好意,你要好好的把她養大,行菩薩之道。”
說完,觀音菩薩便隱身而去了,滿室的祥光也隨之消失了。林願慢慢站起來,他思索著菩薩說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時,穩婆跑來笑著對林願說:“老爺!恭喜您,夫人生了個千金,又白又胖,可是她就是不哭啊!”
穩婆走近林願的跟前繼續說:“這女孩一定是個貴命,剛生下來,她就睜開了眼睛,並且不像別的孩子一樣哭鬧,我打了幾下,她還是不哭,她長大後一定是個有福之人!”
林願聽後,思索了一下,說:“她生下來就不哭嗎?那麼就給她取名為林默吧!”
後來明代的神像繪本《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記載:
林默母王氏,嚐夢南海慈航,與之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誕之日異香聞裏許,經旬不散。
伴隨著種種吉兆而生的林默漸漸長大,她非常聰明伶俐。人們見她長得天真可愛,都親昵地叫她“默娘”。默娘8歲時家人就送她到私塾讀書,老師教的文章她很快就能明白,並且能融會貫通。默娘還篤信神佛,她每日都焚香念經,早晚不懈。
在默娘13歲時候,有一位老道士名叫玄通,來她家做客,看到林默的時候眼前一亮,便對默娘說:“你有仙根,這本《玄微真法》你拿去修煉,可以渡入正果!”
據後來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八《莆田縣誌》記載:
林默……五歲能誦《慈航經》,十一歲能婆娑按節樂神。少年時,一日在家靜思熟讀詩書,偶見一怪異道人從門前過,心中頓悟,拜之為師,得《玄微真法》。故長大後,能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若以病告,輒意。
默娘拿到經書之後便依法修煉,她均能領悟要旨。隨著修煉時間加長,默娘漸漸有了預知的能力,她能夠提前預知天氣的變換。
有一年秋天,正是捕魚季節,漁民們都要出海捕魚了。默娘聽說後,她閉目冥想了一下,又向外麵正南方的山尖上看了看,她對父親林願說:“父親,今天有台風,不能出海捕魚!”
默娘的父親林願,當時擔任維持海上治安的巡官,負責防止海盜和保護漁民的安全,所以當漁民們出海捕魚時,林願就會率領巡船護衛漁民。
林願聽默娘這樣說,便走下台階向漁民們懇切地說:“今天要刮颶風,南山頭上不是起了鉤鉤雲嗎!大家還是不要出海了,萬一大家有了不幸,我怎麼對得起你們呢?”
可是漁民們為生活所迫,無論如何不聽勸告,一定要下海捕魚,林願隻好點頭答應。默娘再次勸告父親說:“父親,今天一定有台風,你們去不得啊!”
林願對女兒說:“他們都要下海,我受國家的俸祿,職責所在,怎能不以性命保護他們呢?”
默娘知道父親脾氣,便不再勸解了。當林願率領漁民們出發時,她便對漁民們說:“倘若今天的天氣有了變化,你們迷失了方向,請一定觀看火光,哪裏有火光,哪裏就是岸邊。”
漁民們都下海之後,不到半天台風就來了。狂暴的風雨襲擊著整個莆田,天昏地暗的。在海上的漁民被狂風吹襲著,怎麼也看不到海岸。漁船被浪濤激蕩著,被風雨吹打著,忽高忽低,好像跌入深淵似地失去了掌控能力。
漁民們狂喊了起來,他們呼救的聲音和著狂風暴雨與浪濤傳到了岸上。默娘聽到人們的喊聲,急忙從房中奔到院中,她對女仆們喊道:“快把後房的柴垛點起來,他們一定迷失了方向!”
女仆說:“姑娘,我們怎能燒自己的房子呢?”
默娘說:“我們不燒自己的房子,誰燒自己的房子呢?我們要拯救數百迷失了方向的漁民啊!隻有犧牲自己的房子,點燃房屋後,他們才知道往何處去呀!”
女仆還是不肯照著做,默娘隻得自己動手。她跑到後院,用一堆幹柴把火點起來了。火光在雨水澆灌下冒著濃烈的黑煙,在狂風中火苗搖擺著衝向了天際,火勢狂烈,燃燒的木材呼呼作響。
在狂風暴雨和黑暗中的漁民,幸而看到了火光,他們獲得了一線生機,大家高聲喊道:“那邊有火光,是默娘給我們點燃的,火光處就是岸邊,我們向火光處駛,向火光處劃!”
就因為這火光,大家在苦難中獲得了光明,重新充滿了希望,於是就奮力劃起船來。最終,大家回到了岸上,數百名漁民終於得救了。
後來,大家都很感激默娘,也很慚愧當時沒有聽默娘的勸阻就出海了。從那以後,人們便開始重視默娘說的話了。
轉眼間,默娘16歲了。有一天,默娘與一群女孩對著井水照影子,忽然,大家看到一位神人捧著一個道符從井中上來,後麵還有仙班簇擁著。女伴們都嚇得跑開了,隻有默娘沒有離開,神人微笑著把道符授給了默娘。
默娘得到道符後,不一會兒便領悟了其中奧秘,感覺有了無形的法力。從此以後,默娘雖身在家中,卻能時常神遊萬方和預測吉凶禍福了。
有一年,由於旱魃作祟,海妖興風,致使山枯海竭。沿海漁民眼看著自己的妻子兒女都要餓死了,便要求當時身為巡檢的林願下來捕撈海產。林願無可奈何,下定決心,要帶領鄉親們渡海北上去捕撈。
那一年晚秋九月,林願要下海的時候,兒子林洪毅,女兒林秀香也要跟去。於是他們準備了幹糧和飲水,就要啟程。默娘知道父親、阿兄和阿姐要北上去捕魚,就特地對父親說:“阿爸,近日有海妖興風作浪,你們不要出海!”
林願瞪了默娘一眼,有點生氣地說:“你不要‘打彩市’說閑話。我在海上多年了,什麼天氣都見過。今日風平浪靜,怕它什麼!”
默娘無可奈何,隻好到房間裏,拿出一捆筷子,外麵用紅紙封著,遞給父親說:“阿爸,你把它帶在身邊,要是遇到大風大浪,危急之時,你可將紅紙撕下,把筷子散開,拋下海去,可保平安無事。”
林願聽了半信半疑,但還是把那捆筷子接過,藏在內衣裏,就領著洪毅、秀香出海去了。他們三人出海後,默娘留在家裏織布,心中悶悶不樂。她織著織著,心不在焉,昏昏沉沉地伏在織布機上睡著了。
再說,林願父子帶領十幾隻漁船,剛駛出門峽海域,要進入大海時,突然海麵上刮起了“九降風”,掀起滔天大浪。林願和鄉親們的小漁船,哪裏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襲擊。過了一會兒,有的斷了桅杆,有的折了船槳,有的翻了船。緊接著,一陣疾風暴雨掃過,許多漁船都被打翻了,漁民們都掉進了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