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石敢當又去上學,來到了河邊。那個背他過河的老頭說:“我就背你這一次了,以後我就不來應差了,因為你以後不能再做皇帝了。”
石敢當很驚奇,就問他為什麼,老頭兒就將灶王向皇告狀的事說了一遍。石敢當嚇壞了,他懇求老頭給他個解救的辦法。
老頭囑咐他:明年六月六,若有暴雨急雷,切記住,緊閉嘴,咬緊牙,雖然龍筋被抽,不能再為人主,還可留個金口玉牙,說句話還有靈驗。千萬不可忘記。
石敢當最後問老頭是誰,好銘記他的恩德,老頭說:“我乃玉皇駕前,太乙真人是也。”
第二年的六月六,雷公電母奉玉帝之命,來抽石敢當的龍筋。這一天,石敢當按照太乙真人的囑咐,閉緊了嘴,咬緊了牙。一陣急驟的雷電後,石敢當軟癱在地上,他用力地保住了他的金口玉牙。
石敢當身體康複後,他恨透了灶王爺,心想:我金口玉牙有靈驗,說了算數。他找來一個葫蘆,想把灶王裝到葫蘆裏,叫他永遠不能出來。
石敢當手拿葫蘆頭,來到灶王的神像前,大聲喊道:“灶王毛神,裝進葫蘆。”就見葫蘆裏一道火光亮起,把灶王爺裝進去了。
後來,因為沒有灶王爺去向玉帝彙報人家的功過是非,玉帝就派出太乙真人去人間查看。
太乙真人找到石敢當,問他說:“你是不是把灶王爺裝走了?”
石敢當生氣地說:“是啊,誰讓他對玉帝亂說,讓我當不成皇帝了呢?”
太乙真人歎了一口氣說:“這件事要怪隻能怪你母親對灶王爺不夠尊敬呀!但凡是個神仙,哪有能容忍被凡人天天敲打的呢?你已經做不成皇帝了,還是放走灶王爺,讓他去監督人間的善惡吧!”
石敢當知道自己再也沒有做皇帝的命了,就摔碎了那個葫蘆,讓灶王爺回歸了人間。
從此以後,人們為了預防灶王爺上天的時候把自家發生過的不好的事情告訴玉帝,就會在祭灶的時候,給灶王爺供上又甜又黏的東西,想讓灶王爺說不出壞話來。
[旁注]
灶王節 又稱小年,舉行過祭灶儀式後,迎接過年的準備工作就正式開始了,此後直到除夕的這段時間稱為“迎春日”。民間還多以臘月二十四日為掃塵日,象征著人們辭舊迎新,蕩滌汙穢,驅走一切不吉利的東西,期望來年萬事如意、人畜平安的良好願望。
對聯 也叫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橫批 指掛貼於一副對聯上頭的橫幅,一般僅用於少數有此必要的楹聯。所謂“橫”,指的是橫寫的書寫方式;“批”,含有揭示、評論之意,指的是對整副對聯的主題內容起補充、概括、提高作用。
炕 我國傳統的古床之一,最早的起源在西漢時期。炕是北方住宅裏用磚或土坯砌成,上麵鋪席,下有孔道與煙囪和鍋灶相通,可以燒火取暖的床,但嚴格來說炕不是床,它的結構遠較床複雜,搭法也不盡相同,有洞炕、花炕和空心炕之分。
休書 相當於古人的離婚協議書,一般是由男子寫給妻子的。古代時的訂婚須有婚書或私約,即許婚之書。但是這種私約是不被古代法律承認的,如果要終止或解除婚約關係,必須由男方家出具離婚書或休書,悔婚違約。
銅錢 秦帝國以後兩千多年間的錢幣,除王莽一度行刀布外,中間都有一方孔,故稱錢為“方孔錢”,也被戲稱為“孔方兄”。方孔錢是由圜錢演變而來的,以秦帝國的“半兩錢”為最早。鑄造流通時間盡管隻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
胭脂 又稱“燕脂”、“焉支”或“燕支”,是古代時期女性的化妝用具之一。古時的婦人用來妝麵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玉皇大帝 我國古代傳說中最大的神,也是眾神之皇。除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凶禍福。因為有製命九天階級、征召四海五嶽的神權,所以眾神佛都列班隨侍左右。
石敢當 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是太平天國名將,我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名家,初封“左軍主將翼王”,天京事變曾封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軍民尊為“義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有關他的民間傳說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
年畫 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年畫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傳統民間年畫多用木板水印製作。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顏色上用金粉描畫的叫“金宮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產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後的產品叫“秋版”。
太乙真人 又稱太一真人、泰一真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昆侖山玉虛宮玉清元始天尊門下,有法寶九龍神火罩等。建派於乾元山金光洞。傳說太乙真人曾經在陝西西安翠華山修煉。太乙真人誓願度人鬼,旨在罰惡扶善,罰惡隻是糾轉世人祛獸性、返人性。故地獄亡魂、孽障深重者,乞求太乙超度之。
[閱讀鏈接]
有人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的駙馬。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去人間視察,女兒一定要跟媽媽去,媽媽拗不過她,隻好讓女兒跟著去了。到了人間,女兒看到一個人長得非常白淨,就產生了愛慕之情,要和這凡人成親。
玉皇大帝哪兒能同意呢?他的女兒怎麼能找個凡人呢?怎麼也得找個天上的將軍、大神什麼的吧?可女兒尋死覓活,說非這個人不嫁。王母娘娘隻好對玉皇大帝說,你是天地人間的總皇帝,你說了就算數,你封他個王不就行了,女兒遂了心願,你也有麵子了。玉皇大帝沒有辦法,隻好答應。那麼封駙馬一個什麼王呢?就封他個灶王吧。這樣,這個凡人就成了灶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