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十年,我們見證了他在電影王國的打拚。2004到2006年,郭富城相繼出演杜琪峰的《柔道龍虎榜》、陳木勝的《三岔口》和譚家明的《父子》,並憑借後兩部影片接連獲得殊榮。這不是憑空冒出的榮譽,是他一點一滴“磨”成影帝。
人生步入四十歲,曾經滄海,起起落落,強大的內心無疑會輔助其完成更多具有挑戰的角色。《罪與罰》中的變態殺人狂、《浮城大亨》中的商界梟雄、《最愛》中患艾滋病的陝北農民……
一次次真誠的詮釋給郭富城貼上了“實力派”的標簽。即便在與公認的演技派梁家輝、孫紅雷等人飆戲,也未見遜色。“作為一個演員,這個工作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我的人生,投入在其中,人生就多了一層經驗。觀眾也會看到郭富城的變化,看到我不斷的挑戰,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大家選擇這部電影的一個理由。”
在投身電影的這十年裏,每一個角色他可謂都用心體會,“我依然沒有馬虎過,依然非常努力。”
做歌手如此,做演員亦然。出道將近30年,郭富城參演過的電影已近50部,要是不熱愛藝術,沒有追求,怎麼能堅持得下來?如今他麵對鏡頭,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從沒拍過爛片。”
拚事業,“當下最重要”'
在郭富城身上,能真切感受到四個字——不知疲憊。
僅今年一年,他就參與了五部電影的拍攝,還有雷打不動的演唱會。他的“舞臨”係列演唱會已形成品牌,不僅每每都會唱足三小時,其舞台視效、華麗指數都是圈中數一數二,堪稱每年年底的視聽盛宴。
無暇抽身的工作,帶給他極大的滿足感,成名至今,一步一個腳印,事業上這份“拚勁”甚至為郭富城贏得了“勞模”的稱號。“可能我被我爸爸影響很深,我爸爸是很勤奮的一個人,所以我對我的工作也是那麼勤奮。”他甚至還擺明了態度:“讓我退休,那我死定了。”
這麼一個敬業,時不我待的藝人,不經意間,卻總有一抹淡淡的憂鬱,從他的眼底流出。
或許不同的經曆塑造出不同的個體,那些或喜或悲的過往,即使釋懷、即使淡忘,可點點滴滴依然留在了生命裏,潛移默化影響著自己。
郭富城自幼生活樸實,一家七口住在公共屋邨。每一層的走廊都如同巷子般狹長,能夠住上三十幾戶。見識過不同階層,那份人情冷暖自然而然印在心間。遇到契合的瞬間,即會自然呈現。
如同他的憂鬱,沒有故意為之,卻也揮之不去。
1990年,打理家業的哥哥突然遭槍殺,剛剛出道不久的他就麵對痛失血脈親人的悲愴,抑鬱難擋。但這也徹底讓他認清人生無常,“我們擁有的一切也很快就會過去。既然注定成為過客,所幸要活在當下,要活得精彩。”
從此他開始珍視每分每秒,為自己設定目標,讓每一天都與眾不同。
“人經過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感悟。以前的我,在演藝路上會有很多夢想,做歌手時,要拿最受歡迎男歌手獎,我拿過;做演員的時候,希望有一天得到影帝的嘉許,我也拿過。當然,這些得到的,並不會使你停步,在慢慢成長的時間裏,經曆不同的事情,你會意識到許多事並不由自己控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但是還是要朝著自己的理想去做,那就沒錯,而活在這個過程裏,活得開心,活得有意義。”
既然享受工作,每天就應該都是精彩的。所以在演員這條路上,郭富城始終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現階段的他認同男演員在四十到五十歲之間,是表演上的黃金時期,因此他仍一切以工作為重。光環隻代表過去,學習永無止境。“每一個階段,就算你拿過一些什麼榮譽或者成就,都是過去的事,我對電影的創作、對每一個角色都是抱著學習的心態,我不想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