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該有人記得,而我是學曆史的。”他的聲音有些低落。
顏璃終究還是一個“現代人”,對於周易的堅持有些不明白,因此說道:“阿易我們都需要冷靜一下,這段時間我們還是不要見的好。”說完便離開了。
顏璃和周易是青梅竹馬,他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才讓顏璃成為他的女朋友,但二人總會在這件事情上產生分歧。
若不是十幾年的情分難以割舍,恐怕顏璃早就離他而去。
時間能夠稀釋一切,包括仇恨還有曆史認知,漢族特別擅長遺忘,這是一個慣例。
時間從來不會停止,來到二十二世紀,那段華夏大地沉淪,屈辱,華夏兒女被當做豬玀豢養的歲月已經過去差不多兩個世紀。
在這個全球化,各國合作密切的時代,已經讓人忘記了曾經的齷齪,包括那些差點亡國滅種的記憶。
政客總是以利益為主,他們也是最為無恥的人,隻要擁有利益,他們可以出賣任何東西。
那段曆史雖然還存在在曆史書之中,但能夠準確知曉的人並不是太多,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僅僅隻是曆史而已,應當被存放進圖書館還有博物館的曆史。
就如他方才所說,這段曆史不該被遺忘,周易總是為身邊的人灌輸這種思想,但效果微乎其微。
當一件事情你成為了少部分人,不管是不是真理,他們都會躲避你,並且選擇孤立你。
久而久之周易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壞人,除卻顏璃之外,很少有人願意接近他,包括那些曾經的朋友。
畢竟當今這個時代,全球人類大混居,移民變得容易,誰的身邊都有一些外國友人。
他們都不會為了一個人,而入得罪很多人。
連同他工作的地方,一個曆史研究所,都有許多日本人,而哪位淺田就是其中之一,並且研究的還是近現代史,不過他否認那段曆史是他們國家的錯誤。
他明白當“自己人”都不在乎的時候,他不該苛責敵人能夠銘記。
周易因此和他爭論過不少次,若不是他大學教授有些背景,恐怕早就被踢開了。
他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堅持有什麼錯誤,哪怕他的導師都勸導過他幾次,“記住那段曆史沒錯,但不該如此爆裂。”
周易和顏璃都來自山城,他清楚當初那段曆史山城還有蜀川有多麼慘烈,十室九空,餓殍遍地。
即便是這樣,但山城和蜀川的人民對於抗戰空前的高漲,成為大後方的蜀川人民勒緊自己的褲腰帶,出錢出力。
川軍出川抗戰,差不多犧牲五分之一,更多的連屍首都沒有,客死異鄉,周易不敢遺忘那些英魂。
周易向著研究所請了十天的假期,想要去遊曆瞻仰一下,那段曆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十天時間足夠他排除那些孤寂,擁有能夠堅持下去的力量。
山城歌樂山早就成為了旅遊聖地,但人們為師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根本就不是瞻仰曆史,隻是湊熱鬧。
站立在解放碑之下,看著其下行色匆匆的人群,周易感覺那些頂天立地的英魂在哭泣並且逝去,就如同華夏人的記憶一般,最終會徹底消失。
可謂“英魂塚不知,今人早遺忘。”這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