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有力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對推動中國社會

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座偉大的裏程碑。

四川辛亥保路運動,是四川人民反對清王朝對四川鐵路權的出賣和反對帝國主義對四

川鐵路權的搶奪的一次革命。革命使清王朝的專製統治首先在四川被推翻,為武昌起義創

造了條件,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導和重要一環。

甲午戰爭之後,列強勢力進一步伸進四川, 競相覬覦四川的鐵路主權。1903年,新任

四川總督錫良上奏清政府,提出“自設川漢鐵路公司,以辟利源而保主權”。1904年,官辦

的川漢鐵路總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為商辦,1909年在湖北宜昌舉行了開工典禮。川

漢鐵路不借外債,不招外股。其股本來源主要靠“抽租之股”(也稱“租股”)。抽租的辦

法,一般是隨糧征收,值百抽三,帶有強製性。這樣,全川人民,無論貧富,都與川漢鐵

路發生了經濟上的聯係。但清政府為了度過財政難關,不惜出賣路權以換取列強奴役性的

貸款。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將鐵路幹線收歸國有,並與英、法、美、德四國銀行團

簽訂借款合同,將粵漢、川漢鐵路拱手出賣給帝國主義。清政府奪路賣路的行徑,激起全

國公憤。保路風潮首先在湖南興起,而尤以四川最為壯烈。6月17日,川漢鐵路公司在成

都召集股東和各團體開會,一致決定成立四川保路同誌會,拚死“破約保路”。接著,各州

縣紛紛成立保路同誌協會或分會,風潮波及全川,聲勢越來越大。8月14日,成都開始罷

市罷課。9月1日,發展到抗糧抗捐。

四川保路風潮是由立憲派發動和領導的。他們力圖把運動控製在“文明爭路”的範圍

內,要人們隻求爭路,不反官府,不打教堂,更不得聚眾暴動。同盟會雖然沒有掌握保路

風潮的領導權,但他們 “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實”,暗中聯絡會黨,準備武裝起義。

清政府一意孤行,撤了同情保路鬥爭的護理川督王人文的職務,任命趙爾豐繼任四川

總督,還一再嚴令趙爾豐武力彈壓保路民眾。9月7日,趙爾豐誘捕了保路同誌會的領導人

蒲殿俊、羅綸、鄧孝可、張瀾等人,並下令軍警開槍屠殺無辜的請願民眾,製造了駭人聽

聞的“成都血案”。

“成都血案”成為同誌軍武裝起義的導火線。成都附近的同誌軍首先揭竿而起,圍攻

成都。各地同誌軍聞風響應,起義烽火燃遍巴山蜀水。9月25日,同盟會員吳玉章、王天

傑等領導榮縣獨立,“首義實先天下” (關於榮縣獨立,史學界還有9月28日說,10月29

日說,本書采用9月25日說)。10月10 日,武昌起義成功,各省相繼宣布獨立。蓬勃發展

前 言

005辛 亥 革 命四川名人畫傳

的革命形勢,鼓舞了浴血奮戰中的四川人民,各府廳州縣紛紛舉義,建立軍政府。11月

22 日,同盟會發動重慶起義,成立蜀軍政府,公推張培爵為都督、夏之時為副都督。川東

南57州縣相繼宣布獨立,接受蜀軍政府的領導。11月27日,入川鄂軍在資州(今資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