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革命家”—— 秦載賡(2 / 2)

1911年9月7日(農曆辛亥年七月十五日),趙爾豐在成都以“亂黨”罪名逮

捕保路會員9人,屠殺請願群眾,製造震

驚全國的“成都血案”。血案發生後,

在成都的同盟會員龍鳴劍、曹篤、朱國琛

等人,利用錦江向各地同誌軍發出“水電

報”(在木板上寫字,塗以桐油,投江自

流,傳遞消息)。秦載賡午夜接獲“水電

報”後,義憤填膺,鳴鑼齊團,立刻集合

中和場、石羊場同誌軍,打著“東路同誌

軍秦”大旗,一路高呼“打倒趙爾豐”的

口號,冒著滂沱大雨,浩浩蕩蕩地向成都

進發。拂曉,在東門牛市口、大麵鋪一線

與清軍激戰,最先打響保路運動武裝革命

第一槍。防守成都的巡防軍,猝不及防,

傷亡頗重,乃退入城中固守。當時各路攻

成都民軍不下二十萬人,巡防軍憑據城

垣,用九子洋槍射擊,又調新軍六十八標

進剿,布散兵陣,機槍、步槍齊射,致使

同誌軍傷亡頗大。11日,秦載賡部已擴至

萬餘人,與清軍再戰於琉璃場、東山廟一

帶,戰鬥仍然不利,乃於下旬轉移仁壽籍

田鋪整頓。整頓後,又與榮縣同誌軍會師,成都烈士陵園紀念碑序言牆

167組織東路民軍總部,由統領秦載賡、副統領王天傑、參謀長龍鳴劍率領,在大旗

上公開寫出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創)立民國、平均地權”16

個大字,又向成都挺進。在中興場、中和場、包江橋、琉璃場等地與清軍再次展

開激戰。相持數日後,同誌軍退守秦皇寺。在秦皇寺,秦載賡選擇山丘有利地

勢,用幾十具棺材裝滿火藥當做地雷,埋在要道路口,阻擋清軍前進。清軍統帶

王鑄人,率新軍六十八標,憑借精良槍炮,與秦載賡部六千餘人激戰兩晝夜,秦

部傷亡較重,乃放棄秦皇寺,撤回籍田鋪。

辛 亥犧牲川南

革 命四川名人畫傳

1911年9月中旬,秦載賡率同誌軍開拔至仁壽籍田鋪休整。當時榮縣王天傑

與龍鳴劍所率同誌軍兩萬餘人,也因攻打成都不克而退下,與秦軍在籍田鋪會

師後組成聯軍,成立東路同誌軍總部,秦載賡被公推為全軍統領,王天傑為副

統領,龍鳴劍任參謀長,龔鬱文任軍需處長。通過整頓擴充,軍威大振,又向

成都進攻。在琉璃場、包江橋、中和場、中興場、二江寺、蘇碼頭、秦皇寺等

處,與清軍展開大小戰鬥二十餘次。二江寺一役,清軍傷亡慘重,橫屍遍野,

使“趙賊奪魄”。堅持半月之久,仍然未攻下成都,遂放棄再攻成都計劃。秦

載賡、王天傑、龍鳴劍火速作出決定:“以武力推翻舊統治,迅速建立新政

權”。因此放棄進攻成都的計劃,分兵下川南一帶,收複各州縣。?

從籍田鋪出發,兵分三路,秦載賡、王天傑、龍鳴劍各率一路。秦軍由同盟

會員陳寬草檄文,李難草約法,明確提出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建

(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所到之處,連下仁壽、井研、犍為、威遠、自貢等

十餘州縣。這時榮縣在同盟會員吳玉章精心策劃下,於9月25日首先獨立。秦載

賡大受鼓舞,協助鞏固榮縣革命政權。10月底,有消息傳來榮縣,稱駐井研的

同誌軍負責人鄧大興變節,與趕下台的地方官沆瀣一氣,大搞複辟。秦載賡聞訊

勃然大怒,躍馬直奔井研,曆數鄧大興的罪狀,並收繳

印信,張貼布告,重申新政。惱羞成怒的鄧大興唆使爪

牙,在11月1日設伏於秦載賡登程去犍為必經的城南三

官樓,從背後連發數槍,秦載賡墜馬殞命。消息傳出,

川南各州縣無不悼惜。

吳達德

亥革命烈士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