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大漢初平元年的二月,劉羽帶著劉備引軍來到陳留,準備參加諸侯會盟,曹操大喜,急忙前來迎接。
這就是被許邵譽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日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嗎?
曹操今年三十五歲了,身長七尺,細眼長髯,麵目看上去就讓人覺得有些陰險,曹操見到劉羽如此年輕,一點兒沒有瞧不起的意思,反倒問候起劉羽的父親,劉羽一一作答。
劉羽趕到之時,眾諸侯都已經陸續到達了,各自安營下寨,連接兩百餘裏。除了西涼馬騰、徐州牧陶謙、薊侯公孫瓚、北海相孔融四人沒有來之外,而這四人也不會來了,其他十四路諸侯盡皆到齊,如今又多了一個劉羽,算起來是十五路諸侯會盟討董。
次日,曹操安排人宰牛殺雞,大會諸侯,商議會盟事情。
且說這十五路諸侯,所帶軍馬,各不相等,有三萬者,有一兩萬者,也有幾千者,分別為: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統兵一萬六千人;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統兵一萬五千人;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統兵一萬人;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統兵一萬人;
第五鎮,河內太守王匡字公節,統兵一萬四千人;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統兵一萬四千人;
第七鎮,東郡太守橋瑁字元偉,統兵一萬三千人;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統兵一萬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字允誠,統兵八千人;
第十鎮,廣陵太守張超字孟高,統兵一萬人;
第十一鎮,上黨太守張揚字稚叔,統兵八千人;
第十二鎮,長沙太守孫堅字文台,統兵八千人;
第十三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領兵三萬人;
第十四鎮,遼東太守劉羽字雲宇,統兵五千人,加上劉備一千人,共六千人馬;
第十五鎮,驍騎校尉曹操字孟德,統兵五千人;
共計十五路軍馬,號稱十六萬大軍,其實劉羽知道,這裏麵有許多人都是謊報,根本就沒帶那麼多人,加起來能不能過十萬都是未知數。
曹操是此次會盟的發起人,手下兵少眾諸侯都得給他麵子,但劉羽知道自己此次所帶兵少,眾諸侯雖然不會表麵上對自己怎麼樣,但在背地裏肯定會議論,作為幽州牧的兒子,漢室宗親竟然隻帶這麼點兵馬,也想來撿功勞嗎?
十五路諸侯會盟討董是一件大事,足以載入史冊的大事,雖然這一戰沒能成功打倒董卓,但卻出現了天下諸侯群雄割據的場麵。隻要是參加了此次董卓討伐戰的人,或多或少都會獲得不少好處,不管是名或者是利,甚至可以名利雙收。
隻要在這次戰爭中,能入得了董卓的眼,日後董卓跑到長安之後,肯定會想盡辦法來分化拉攏關東諸侯,曹操不也正是因為此戰開始崛起的嗎?可以說每個人都從這場戰役獲得了不少東西。
此時眾諸侯齊聚一堂,曹操作為此次會盟發起人,首先說道:“操奉天下明詔,大舉義兵,十分感謝各位能夠前來相助,如今我大軍十六萬,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何懼董卓老賊,我大漢複興有望了。”
袁紹說道:“我軍定能所向無敵,殺入洛陽,直取董卓首級。”
河內太守王匡起身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聽其號令,方能進兵。”
“是啊,沒有盟主我們就是一盤散沙,必須立個盟主,而且此人必須能夠讓大家信服,孟德先前刺殺董卓,如今又發天下詔書,將我等聚在此處,我認為當立孟德為盟主,我等尊奉號令,孟德定然能夠帶領我們殺進洛陽。”濟北相鮑信素來親近曹操,在大將軍何進帳下時就覺得曹操很有能力,當下直接推薦了曹操當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