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呂布敗北(1 / 2)

無論是誰,在麵對這樣的好機會時都想要一展身手,在天下英雄麵前出出風頭,劉備也不例外。

在劉羽看來,劉備顯然是個做事比較慎重的人,而且是既想當當biao子又想立貞潔牌坊的那種人,從後來得徐州、攻占益州的種種舉動就得到證明。

除了想要揚名的想法之外,其次一個重要的原因必然是為了避免關羽張飛和呂布之間兩敗俱傷。

高手之間較量,用上最後力量了,不是說撤走就能撤走的,除非雙方同時撤走,顯然關張與呂布無論哪一方都不會相信對方,這樣幾乎不存在同時撤走的可能。

呂布如果真的最後不敵關羽。張飛的話,在最後關頭必然會采取集中攻擊關張中一人,而將自己破綻留給另一人的做法,這樣雖然呂布可能非死即重傷,而關張中的一人何嚐不是如此。對於陷入僵局的情形,劉備顯然看到了,估計也很著急,畢竟劉備眼下隻有這兩員武將,而且是超一流武將,無論損失哪個,對於劉備而言都是巨大的。劉備肯定在想如何才能破這個局。

關羽、張飛和呂布交戰正在陷入僵局時期,劉備想到了自己必須出擊了,劉備雖然隻有二流的水平,但想到三個超一流高手已經處於平衡了,就算是再不濟也會破解這個僵局的,畢竟隻要關羽、張飛二人收回一點力量來保護自己,劉備非常熟悉關張二人性格必然會來保護自己,那邊呂布肯定也會收回一點力量,畢竟呂布是最不願意拚個兩敗俱傷的。

果然,劉備一加入就破解了僵局。因為劉備是三人中最差勁的,關張心中擔心呂布上來會攻擊劉備,盡管呂布並沒有直接這麼做,但還是使得關張二人放緩了對呂布的攻擊,來保護自己的大哥劉備,這樣一來呂布和關張的僵持局麵就解開了。呂布見好就敗退了,而劉備也出彩了一把,畢竟是三個人一起上陣後呂布才敗退的。

劉備此舉便足以向兩人表明了自己:我劉備是不會在危難時放棄兩位兄弟的。劉備經此一戰,應該說是徹底收服關羽,張飛這兩個絕世高手的心。三人在桃園三結義的時候有不同生但同死的誓言,但是古今背信棄義的人實在太多了,特別是在危難之際時背義之事更易發生。畢竟說說大話嘛,誰不會呢?沒有經過實踐磨練,這種結義關係式很不牢靠的。

但是劉備在麵對天下第一高手呂布的時候沒有畏懼,不僅加深了關張兩人對劉備的敬重與忠誠,更向天下表明了劉備的忠肝義膽,為以後收羅人才做了個很好的鋪墊。

如果此時諸侯中有一個超一流或者一流武將出來,那麼加上關張二人之力肯定能夠打敗呂布,甚至極有可能殺了呂布,雖然關張二人之一甚至在搭上另外一個武將也會被殺或者打成重傷。但是如此一來諸侯中實力較強的派係,如袁紹等就會比較樂意看到這個結果。

但是沒什麼實力,卻想有一番作為的劉備顯然不願意看到這種結果。因為此時是董卓和各個諸侯形成勉強平衡局麵,如果呂布死掉,那麼對董卓無疑是去了一大助力,董卓必然損失較大,如此那些實力大的諸侯自然願意看到,因為那樣自己發揮餘地大了,而劉備顯然更願意看到董卓和各路諸侯形成平衡,那樣劉備就更有機會可循。

想到這些,劉羽不禁讚歎劉備的確是心機深沉啊,難怪能夠從一個織席賣鞋的起身能夠成為三足鼎立中的一員,和曹操這樣的梟雄平起平坐,果然尤其一般人無法擁有的能力。

而在劉羽的心中最初是打算讓呂布就此戰死在這虎牢關的,但是想到眾諸侯各自為己,沒有幾人是真正為了漢室,認為就算殺了呂布恐怕也沒辦法誅殺董卓,還不如讓呂布活下來日後牽製中原勢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