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纏鬥(1 / 2)

就在少年離安萍兒隻有兩步遠時,安萍兒終於動了。她微微側身並向斜後方跨了一步,伸手就把茶幾上的剪子抄了起來,順勢刺向少年。二人纏鬥在了一起,一時間難分高下。

從第一次見麵起周遠良就猜想安萍兒會功夫,今天總算是親眼證實了。

周遠良不是沒想過趁著少年無暇顧及自己的時候趕快跑到裏間屋去躲避,但周遠良轉念一想那少年如果能擺脫安萍兒的糾纏的話,自己逃到裏間屋也沒用,反而有可能會連累無辜。既然暫時沒有危險,他索性就安靜地坐在這裏看武打戲。

雖然周遠良不會武功,但見多識廣的他此時還是能看出一些門道的。

那少年的武功還算不錯,貌似得到過高人指點,屬於外家拳的路數。再加上他身體強健,能把十成的功夫發揮出十二成的威力,正所謂拳怕少壯嘛。纏鬥半響,他打不倒安萍兒、甚至打中安萍兒的次數都非常少,並不是因為他的功夫不夠高,隻是因為安萍兒比他更聰明。

周遠良看不出安萍兒屬於哪個流派,個別招式、個別時刻應對少年的攻擊時她所用的都並非正規武功套路,很有些街頭鬥毆野路子的感覺。但肯定又不是流氓地賴打群架那樣無腦,安萍兒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有理有據的。

不硬拚、不糾纏,利用自己速度快的優勢專門攻擊對手的麵門、太陽穴、小腿、腳踝等薄弱處。而且一擊得手後立馬就撤,不因貪戀連擊而給對手留下反擊的機會。周遠良覺得安萍兒這套思路不是現在臨時產生的,而是早就針對類似狀態思考過對策,甚至有可能做過針對性實戰練習。

盡管安萍兒打得很聰明,但鑒於兩人身體條件相差太多,其實安萍兒並不容易占得上風。現在之所以能形成這種勢均力敵的局麵,一方麵是少年的作戰經驗太少、不會處理安萍兒這種油滑的對手,另一方麵是安萍兒手裏攥著剪子、比真正赤手空拳的少年要有優勢。

按理說一寸短一寸險,尤其是麵對少年這種身高臂長、體力占優的對手時,選擇剪子這種超短兵器是非常錯誤的。但什麼事都不是絕對的,此刻剪子在安萍兒手中完全不見凶險,而是屢屢能逼迫對手後退,把那少年的攻勢克製得死死的。

原因無它,隻因安萍兒采用的是防守反擊的戰術。她沒用那剪子主動去攻擊對手,而是將剪子控製在自己的身邊,快速遊走著去抵擋少年的攻擊。那少年體力再好也不敢用自己的身體跟一把鋒利的剪子硬碰硬,尤其是一把尖端帶有血跡的剪子,看著格外凶惡。

外間屋不算小,但兩個人在這大打出手後則所剩的空間不多了,幾乎沒有什麼能利用的地形或物品。時間越長對安萍兒越不利。本就因為她是女子而體力不占優勢,再加上為了不被攻擊而加快了運動速度、加大閃展騰挪的幅度,體力支出相當大。

正當周遠良想到這個問題後而沉思對策時,安萍兒忽然扯了一下係在腰間的小布袋。嘩啦,滾落一地黃豆。這豆子出現得太突然,少年站立不穩、在安萍兒的幫助下再次摔倒,被從門外一擁而入的捕快們緊緊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