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萍兒興高采烈地講著:“我爹找到的那些空屋子、破山洞之類的都是很堅固的地方,裏邊空蕩蕩,沒什麼可利用的東西。有時我爹還會收走我的一些工具,比如頭釵、小剪刀。然後他把門鎖上、洞口堵住,守在外邊。我得靠自己的能力想辦法出去。如果我能成功逃出去的話,我爹娘就給我買好吃的作為獎勵,還帶我去西海國玩。坐大帆船出海,特別好玩!”
周遠良慢慢地冷靜了下來,不再去質疑,而是力爭站在安萍兒的角度、安老爹的角度去看待這事。
安老爹怕有人會傷害、圈禁他的寶貝女兒,於是就讓她針對性地練習如何逃脫,甚至不惜全家人一起練習。這種時刻緊繃著神經、提防被害,對人的壓力是很大的。安老爹為了緩解安萍兒的這種壓力,故意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練習。看現在安萍兒活潑、樂觀的個性,安老爹的策略還是蠻成功的。
“這些遊戲真的很好玩的,即使沒有獎勵我也喜歡玩。”安萍兒怕周遠良誤會她爹虐待孩子,於是解釋說:“能從那樣的困境裏逃出來是很有成就感的。記得我六歲那年,我爹把我關在一個剛剛翻新好的空房子裏。”
安萍兒環顧了一下現在所在的房間,比劃了一下說:“那空房子跟這間屋差不多大,沒有家具。隻有一扇門、沒窗戶,好像是主人家想改作倉庫用的。門是很結實的那種,我一個小孩子肯定撬不開。所以我就借著門縫透進來的光線研究那間屋子,找有沒有什麼漏洞。”
周遠良完全被安萍兒的講述給吸引了,靜靜地聽著,跟隨她的講述想象著當時的情景。
“仔細轉了一圈後我發現側麵牆壁上有一小塊地方磚石的顏色跟周圍不同。估計那房子原本應該是廚房,廚房裏有灶台、牆壁上開孔用於連通屋外的煙囪,往外排煙。改建後煙囪被扒掉了、灶台也拆了,而那個牆壁上的開孔就用幾塊新磚給堵上了。開孔不太大,”安萍兒用手比劃了一下。“而且位置不高,正合適五六歲的小孩子逃生。”
周遠良大致能猜到安萍兒要怎麼做了。
安萍兒的講述跟周遠良猜想的差不多:“當時屋裏沒有工具,但牆角處有小半盆的泥漿水。我用水把那些顏色很新的磚都浸濕,然後用我鞋幫裏的鐵釘一點一點地摳,摳那些磚縫間的泥沙。我整整摳了三個多時辰才弄開一個夠我爬出去的洞。幸虧我那時是小孩子,有個洞就能鑽出去。”
周遠良想象了一下那個瘦瘦的小姑娘從一個小牆洞中爬出的景象,有些喜感、又有些心酸。
“我從側牆的那個洞爬出去後偷偷地躲在牆角看我爹。每次都是這樣,我爹會一直守在門前或者洞外的。如果我受傷了、卡住了、或者忽然不想玩了,隻要我大喊一聲,我爹就立馬衝進來放我出去。當時我爹正認真地盯著前門看,我就偷偷地從側麵爬到院外、繞到我爹身後,大喊一聲嚇唬他。”
安萍兒的講述很生動、很有畫麵感,周遠良似乎真的就看到了那時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