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話裏有話(1 / 2)

王嫂此時也意思到自己這樣輕易相信安萍兒的身份是很不正常的,是對捕快的一種潛意識的恐懼、不敢對疑似捕快的人發出質疑。這個表現很糟糕,令她在安萍兒麵前處於不利局麵。

好在王嫂是快四十歲的人了,在這綢緞鋪中招待各色顧客也有二十年了,可謂見多識廣,應變能力還是有一些的,隻見她笑嗬嗬地說:“安姑娘氣質灑脫,一看就是颯爽英姿的巾幗英雄。您說您是捕快,我毫不質疑。這若是來個嬌滴滴的姑娘跟我說她是捕快的話我自然不相信了,即使是有魏捕頭給她作證我都不信。”

“哦?王嫂認識魏捕頭?”

“瞧您說的,我這在福陽縣活了大半輩子了,怎麼會不認識魏捕頭呢?”

“我娘在福陽縣生活十七年了,她不認識魏捕頭,連見都沒見過。”安萍兒用一個反例輕輕鬆鬆地證明家庭主婦認識本縣城捕頭這事不是那麼正常。

王嫂的笑容有點僵,但她很快就給了一個很好的解釋。“我二十一年前嫁給孩子他爹,然後就開始在店裏幫忙做事。那時魏捕頭還隻是個普通捕快呢,時不常地來附近巡邏,我見過他兩次自然就認識了。說起來也不能算是認識,我認識魏捕頭、但魏捕頭估計不認識我。”

“王嫂是什麼時候第一次見到魏捕頭的?”

“不記得了。”王嫂的這個回答非常快,顯然她早就料到安萍兒會有此一問。“都快二十年的事了,哪裏會記得?”說完,王嫂轉到安萍兒身後,拿著尺子開始給安萍兒量身長。

“噢,不記得了。”安萍兒平舉雙臂,任由著王嫂在那裏量來量去的,她繼續提問:“王嫂,您是什麼地方人?”

王嫂正在量安萍兒肩寬的雙手停住了,是很明顯、毫無掩飾的那種停頓。一名捕快來綢緞鋪裏定做製服這沒什麼,但這名捕快旁敲側擊地問話就很不尋常了,尤其她問的都是想當年的事。

俗話說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王嫂意識到眼前的這位漂亮捕快姑娘根本就是來問話的,做衣服什麼的隻是隨口一說。至於捕快姑娘為了什麼事而來的呢?王嫂不用猜也能知道。畢竟她跟捕快、跟衙門有牽連的隻有二十一年的那件事。除此之外,王嫂想不到其它的。

作為當年毒殺案的證人,王嫂的名字是記載在卷宗裏的。後來她是在本地一位著名媒婆的幫助下嫁入王家的,這些都是她無法否認的。王嫂相信安萍兒絕對已經詳細查過自己的底細了,現在即使她否認自己的身份都沒用。

想到這裏王嫂瞟了一眼竹門簾,透過門簾的縫隙能看到堂屋中的人進進出出。堂屋中,說話聲、討價還價聲、以及街麵上傳來的噪聲混雜在一起挺熱鬧的,沒人能聽到側屋裏的說話聲。

王嫂又快速地看了一眼周遠良。她不認識這位英俊公子,但看此人的氣度也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周遠良進屋後一直沒說話,甚至有些心不在焉的,這令王嫂一時間猜不透他究竟是什麼身份。

不管是什麼身份吧,跟著安萍兒這位捕快進來的人想來是跟縣衙有些關係的,王嫂知道自己不好怠慢。她轉回到安萍兒的正麵。“安捕快,您著急量尺寸、做衣服嗎?不著急的話兩位就坐下來聊吧。”說著她做手勢請安萍兒和周遠良落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