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心甘情願(1 / 2)

安萍兒說:“公子,去年冬天的某一天,具體日期我不記得了,我聽我娘說城西海鮮市場裏有人鬧事,好像是堵著門不讓攤販離開。也許李氏當時就在那,被和攤販一起堵在了海鮮市場裏。”

周遠良覺得安萍兒的這個猜想非常合理,於是趕快派捕快去查此事。

趁著等待捕快調查結果的這段時間,安萍兒延續之前的思路繼續想象著案發那天的事。“李氏在海鮮市場裏耽誤了挺長時間,等她終於趕回家後發現她妹妹已經把午飯都做好了。估計李氏是又驚詫有感激,於是趕快把那簍蜆子擱在門邊,先把粥端給她婆婆,期待著她婆婆不要因為這事罵她。”

周遠良補充證據說:“李淑敏的那個玉鐲子當時就放在被害人吃飯的餐桌上,如果是李淑敏給被害人端了毒粥的話,她一定會看到玉鐲並拿走的。既然玉鐲沒被拿走,說明給被害人端粥的是李氏,那時李淑敏應該已經借口回家去給父母做午飯而逃走了。”

“嗯,肯定是這樣。”安萍兒點頭。“李俊回家時被害人還未毒發身亡,當時李俊也想喝粥,但李氏遲遲沒給他盛。我猜當時李氏已經有所懷疑,懷疑她妹妹怎麼會這麼好心地幫忙做午飯,要知道當時李淑敏的親爹娘也沒吃午飯呢。”

“讓李氏有所懷疑的地方應該有好幾處。”周遠良掰著手指說:“第一,李淑敏沒給她爹娘做午飯而是先給李氏的婆婆做午飯;第二,李淑敏離開李家時走得肯定很匆忙,如果她按照做客的禮節去向李氏的婆婆告辭的話也應該能看到玉鐲,既然玉鐲還在,說明李淑敏連告辭的話都沒說就匆匆地跑掉了;第三,毒藥畢竟是有異味的東西,就算李淑敏在粥中多加了一些調味劑的話被害人也有可能覺得味道不太對,她也許曾向李氏抱怨說李淑敏太笨了連粥都煮糊了、浪費大米。也許還有其它的疑點,總之是李氏有所懷疑但又不敢確認,一遲疑,被害人就毒發身亡了。”

隨著案情一點點被捋順,周遠良和安萍兒解開了一些疑惑,也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例如李氏收監後李淑敏馬上來探望了她一次,估計就是那次談話讓李氏鐵了心地替妹妹擔下毒殺的罪名。

安萍兒見過李氏,對李氏的想法有些了解。“李氏對她的親人一直抱有虧欠的心理。對父母,她覺得是因為她的疏忽才導致弟弟墮井身亡,害得父母痛失愛子;對妹妹,她覺得自己雖沒有主觀刻意但事實上還是搶了妹妹心愛的男人,因為她才拆散了李俊和李淑敏這對街坊鄰居都公認的良緣。有了這種虧欠的想法,李氏才替她妹妹開脫,將毒殺婆婆的罪名按到了自己身上,順帶著將男人還給妹妹。”

周遠良破案經驗豐富,提出了一些很合理的推測。“也許李淑敏那次去見李氏,對李氏謊稱是因為氣不過李俊他娘欺負李氏才想著在粥裏放點折騰人的藥,例如瀉藥什麼的,隻是想讓李俊他娘難受一下、替姐姐出氣。但沒成想那包藥居然害了性命,李淑敏表示追悔莫及,求姐姐幫她。李氏心思單純,八成就信了她妹妹是無意中放錯了藥才導致這一悲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