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萍兒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問裏正:“豆婆婆她家做豆腐是不是每天很早就要起來幹活?”
“嗯。”裏正輕歎了一聲,說:“做豆腐賺點錢真是不容易。頭一天就得把豆子泡上,第二天天不亮就得起來磨豆子、點豆腐,這才趕得及在早晨把豆腐拿城裏去賣。尤其是像豆婆婆這樣家裏勞力少的就更不容易了,虧得近些年柱子長大了,能幫著他娘買豆子、泡豆子、往縣城裏送豆腐啥的,以前這活都是豆婆婆一個人幹,辛苦著呢。”
“她公婆也不幫她一把?”
“幫她?”裏正嗤笑了一聲。“她公婆在世的時候,豆婆婆又得養孩子又得養老人,日子過得甭提有多苦了。她公婆想讓她跟自家侄子生孩子但也不敢太勉強她,他們非常不喜歡柱子但也不敢強硬地把柱子給扔出去,不是沒有原因的,一直是豆婆婆幹活養著家呢,她公婆也不敢太得罪她。後來她公婆去世了,柱子也長大了,這日子才算好起來。前幾年,柱子給他娘買了一頭驢回來,豆婆婆這才輕鬆一點。”
安萍兒很驚訝。“啊?!以前都是豆婆婆自己推磨盤呀?”
裏正點頭。
安萍兒轉頭看向門口處,怎麼也想不到豆婆婆這嬌小的身體裏能蘊含這麼大的力氣。也對,要是沒有點力氣哪敢跟男人動手掄菜刀呀?“柱子就不能幫他推磨嗎?買驢之前。”
“柱子這孩子哪樣都好,就是有一點,晚上隻要睡著了真是雷打不動,不睡到天亮是怎麼也弄不醒。頭些年他啥招都想過了,可半夜裏就是起不來。後來沒轍了,他就去縣城幫人幹苦力活,好歹掙到錢給他娘買了頭驢。他頭天晚上把豆子泡好,半夜裏讓驢幫忙拉磨,第二天早晨他再進城去送豆腐,這樣他娘就能輕省不少了。”
安萍兒眯著眼,在柱子和豆婆婆娘倆之間來回地看了幾趟,一個想法漸漸清晰起來。她轉頭看向周遠良,用眼神請示想單獨行動。
周遠良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安萍兒在那跟裏正小聲地嘀咕什麼,知道她肯定不是閑聊天而是有了什麼發現。等安萍兒一個眼神過來後,周遠良不著痕跡地點了點頭,批準她自由活動。
安萍兒順著牆根溜出院子,路過門口時迅速地打量了一下豆婆婆。此刻豆婆婆的注意力都在柱子身上呢,並沒留意到安萍兒從她身邊悄悄路過。
柳樹村的建築格局是最普通的那種,除了少數幾家獨棟的房子外,其它都是四五戶人家連成一趟房,每家每戶房前屋後的各有一個院子。當然了,也有個別人家沒有前院或後院的,根據屋主的喜好以及地理位置而定。
安萍兒出了樊家的院子往左走兩家就是莽牛家,再往右一轉頭看到的就是豆婆婆家的後院。她家的院牆比較高,快要趕上安萍兒的身高了。院牆整體都是使用石頭壘起來的,其它地方都還好,隻是中間有一片很不規整,貌似是用石頭胡亂堆砌的。
安萍兒走到豆婆婆家後院牆跟前,微微低頭,透過石頭的縫隙能看到後院裏正在吃草料的那頭驢。她又抬起頭來從院牆頂上往院裏看,不夠高,隻能看到房頂卻看不到院子裏。安萍兒踮起腳尖,隻能看到一點點後牆根,看來想越過牆頭看的話還真得有柱子那樣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