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有進展(1 / 2)

安萍兒在確定魏三已經聽到自己想讓他聽的內容後就找了個借口離開了,沒遠走,藏在樹後緊盯班房門口。

魏三很快就出來了,快步出大門而去。安萍兒本想跟上去的,但轉念一想不行。大白天的,跟蹤這樣一個訓練有素的人難度太大,不被發現是不可能。看來需要玩點新花樣。

眼珠一轉,計上心頭,安萍兒飛奔向縣衙的後門,出後門過大街、鑽小巷、翻牆頭,隱身到一個能清楚看見那個破舊石槽的地方,然後就靜靜等待。

在能預判目的地的情況下,守株待兔也是一種跟蹤,而且是效果最好的跟蹤,沒有被發現的危險。

如果魏三不來義莊、不來取那把鐧呢?那也沒事,不耽誤安萍兒為魏三藏疑似凶器這事定性的計劃。

安萍兒先前時編的那番瞎話都是用來詐魏三的,如果魏三隻是被收買了或因為別的原因替君子堂辦點事、藏個疑似凶器什麼的,那他在聽了安萍兒的話後不會有什麼動作,畢竟他隻是受人之托藏東西、因為藏這個東西給雇主帶來反效果這事與他無關,他沒理由為雇主甚至有可能是脅迫他的人善後。

但如果魏三在聽了安萍兒的話後來義莊取回那把鐧,那事情的性質就不同了。

那把鐧的主人雖然跟賬爺走得近,但他畢竟是君子堂的人,萬一官府真的認定君子堂參與西海國皇權之爭的話很可能質疑的不是暗殺部而是整個君子堂。魏三不敢輕易把鐧暴露出來,他甚至不敢執行原計劃、需要緊急聯係君子堂的負責人再行商議。

若魏三真的這樣做,證明他和君子堂關係匪淺,已經到了顧慮對方安慰的地步。魏三被君子堂收買?有可能。甚至有可能魏三始終是君子堂的人、他是打入刑部的君子堂的密探。

也就說魏三的不同反應對於他的身份有不同的定義,雖然安萍兒現在還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如何利用得到的判定結果,但先查明魏三究竟是哪頭的人總是沒錯的。

安萍兒是抄最近路的飛奔過來的,用時自然最短。魏三從大路上走過來,而且還需要躲避一下行人,他肯定不想讓人知道他來義莊,因為他解釋不清他為什麼要來。安萍兒將正常時間和適當的躲避時間加在一起,大致估算出了魏三的到達時間。如果在超過這個估算時間一炷香後魏三還沒出現的話,安萍兒就可以撤退了,因為那證明魏三不會來了。

還不錯,魏三真的準時來了,而且一點猶疑都沒有地就去取出了那把鐧、然後翻牆離開。

片刻後安萍兒優哉遊哉地從暗處鑽出來,撣撣身上的灰,開開心心地回去向周遠良彙報自己的重大發現。可等安萍兒剛一回到縣衙書房中,卻聽周遠良問她:“你去跟蹤魏三了?”

安萍兒嚇了一跳。“咦,公子,你怎麼知道的?”

“剛才魏捕頭來了,說你說的有刑部文書需要他簽收,還跟我簡述了一下你說的話。你編的這些瞎話重點是咱們要查有關君子堂的假證、魏三藏的那把鐧有可能成為對君子堂非常不利的證據,我猜你是想騙魏三自己去把那把鐧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