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雙嶼第九寨(1 / 3)

和三哥的那一場密談,東門慶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他的幾個心腹屬下。他敏銳地想到,這場風暴對自己來說也許是一個機會,隻是對這場風暴的內容他知道得太少,因此也沒法憑空相處一個利用它的計策來。

“但退路,總是要尋找的。”

正如東門序所言,或洗腳上岸,或遠遁日本,當然,下南洋可能也是一個選擇。東門慶還想到,如果風暴其實沒東門序描述的那麼誇張的話,也許留在澎湖一帶也足以躲避了。

為此,他在楊致忠前往南澳期間,就駕船巡視澎湖列島,這巡視的工作,一進行就停不下來,跟著又越過澎湖水道,來到大員(即台灣,在閩南語中,大員與台灣近音,可視為同一個地名詞的兩種書麵表達)南部,登陸考察了數日。東門慶的這次考察實在不夠深入,隻是登岸之後,步行半日的縱深度便回到船上。這次考察給東門慶的印象是:這裏物產多與閩南重疊;人口稀疏;開發程度很低;而且聽漁民說瘴癘非常嚴重,不適人居。簡單來說,一個詞足以概括:荒涼!

東門慶覺得再深入探察也不會得到令人驚喜的發現,便放棄了,駕船環島一周,回到澎湖過了個沒有家人在身邊的年,幸好有一群同樣沒有親人在身邊的屬下,大家圍在一起,度過了這個冬天。

澎湖已在北回歸線附近,屬亞熱帶,冬天極短,雪是看不見的,偶爾有暖風吹來,就算在三九天氣溫隨時會轉暖,所以這個冬天,在東門慶這裏其實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冬天:在貨物還沒有任何著落,在吳平還沒有好消息傳來之前,慶華祥的人總覺得心裏空落落的,不踏實,就像初冬播下去的種子還沒有發芽,讓人擔心來年的收成。

開春不久,北麵李光頭、徐元亮和林碧川分別給他傳來消息,說許棟、王直已經到達雙嶼了。東門慶坐不住,便告別了林國顯,率領眾屬下,以一艘較輕便的帆櫓並用三桅船為主艦,先渡海至浯嶼,跟著以八麵風行船術加上搖櫓,慢慢向雙嶼進發。四桅以上大船都停在澎湖,又留下唐秀吉,和他約定南風一起就率領船隊北上會合。

到達雙嶼時,天氣已明顯轉暖,雙嶼最後一場雪已化了,整個市麵也與東門慶上次到來時完全不同!原來許棟、王直是去年冬天就已經到了,今年新春,雙嶼在他們二人的主持下開市,各類商家識時地活躍了起來,中國各地大量的商品先由陸路進入浙江寧波,跟著越過淺淺的水道源源不絕地進入雙嶼。這個走私中心就像一個貪婪的胃,無止境地吞食著所有湧進來的貨物。相對於日本和歐洲那饑渴的市場,已經運到雙嶼的這點生絲、茶葉、陶瓷實在連塞牙縫也不夠。

雖然離真正的旺市還有一段時間,但有經驗的商賈沒人會等到那時才著手做生意!這也是東門慶匆匆趕來的原因--他不希望等他來到時,他想要的貨物都被人瓜分光了。

不過東門慶上島之後才發現,他其實還是錯過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循例,東海商會的理事上島後要先到東海商會的會館報到。報到之後東門慶才知道,作為十八席理事之一,自己將享有雙嶼的最高峰--翠屏山下一棟別墅的居住權,這是今年開春以後的新政策。

東門慶入港來報到這日,許棟、王直都不在會館,所以他在這裏遇到的熟人隻有輪值的徐元亮。但等他到了那座其實並不是很高的翠屏山下之後才知道,這一片新建的別墅群住的都是熟人!二十幾棟屋子中有十八棟分別歸十八席理事所有。東門慶的那棟位置最為偏僻,造工也顯得有些馬虎,雖然還算能住人,但實在不夠派頭!別說和許棟、王直的房子相提並論,就是與毛海峰、王清溪等的屋子一比那也是相形見絀。

“我們好像來晚了。”楊致忠道:“或者說我們好像錯過了。”

如果從慶華祥這方麵來檢討,似乎可以說:“要怪就怪我們不呆在雙嶼等許龍頭他們回來。”但於不辭、楊致忠等卻都清楚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如果主持這次分豬肉的人對慶華祥真的有心,在分豬肉之前怎麼著也該知會東門慶一聲吧。現在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已經是在向外界釋放一些足以讓商人們浮想聯翩的訊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