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建立內部控製的思考(1 / 2)

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建立內部控製的思考

內部控製

作者:車仲春

摘要:本文緊密聯係工程企業實際,以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麵臨的風險為切入點,在五要素基本框架下深入分析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在內部控製上的問題,從優化項目組織架構、完善管理流程,加強信息與溝通等方麵係統論述,以期對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體係有所創新。

關鍵詞:內控製度 風險管理 工程企業

一、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所麵臨的風險

(一)政治風險、環境風險和法律風險。由於簽訂合同的主體具有多國性,因此必須在充分了解各主體的政治、環境及法律的基礎上簽訂合同,否則就容易產生由於國家政局、國際局勢變化、地理氣候、民族習慣、基本外部設施以及工程所在國法律限製等因素而造成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的風險。

(二)財務風險。作為簽訂合同的條件,諸如巨額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開工預付款存出保證金及各種風險抵押金,這些都是承包方先期墊付資金,必須想辦法籌資,由此形成的資金成本以及工程竣工後的餘款結算,在一定程度上隱含了財務風險。

(三)經濟風險。項目的周期長以及業主的逐步支付工程款項帶來了承包商在市場預測失誤、貿易條件變化、價格變動、供求關係轉變、通貨膨脹、彙率、利率變動等方麵的經濟風險。

(四)工程風險。工程風險是一項工程在設計、施工及移交運行的各階段可能遭受的、影響項目係統目標實現的風險,包括由於對產品品種、技術標準、建設規模、建設方案、可行性研究及其論證或評估的不正確引起的風險。

二、基於五要素框架的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分析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規定企業的紀律與架構,影響經營管理目標的製定,塑造企業文化並影響員工的控製意識,是實施內部控製的基礎。目前,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的內部環境還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公司總部和項目部相關管理部門的職責界定不清,有相當長的海外項目管理存在模糊不清的過渡期;關鍵崗位員工的定期崗位輪換製度和強製休假製度由於人員短缺,還存在崗位難以輪換的現象。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科學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控製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是實施內部控製的重要環節。目前,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的風險評估主要分為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和風險監督四個相關階段。目前,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在風險評估方麵還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風險管理框架不完善,缺乏反饋機製。通常,一個係統運行結果如何,必須借助於反饋這一環節,而對風險管理框架來說也不例外。應該是在風險發生後,做出風險反饋,以調整在風險識別、評價、處理、監督等階段所導致的偏差。

(三)控製活動。控製活動是指企業管理層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用相應的控製措施,將風險控製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是實施內部控製的具體方式。常見的控製措施有:不相容職務分離控製、授權審批控製、會計係統控製、財產保護控製、預算控製等。目前,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在控製活動方麵還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在:(1)不相容職務分離控製:在國際總承包項目上經常有出納和倉庫管理員由一人擔任、出納和采購員由一人擔任等情況出現。對這些不相容的職務,如果項目不實行相互分離的措施,就容易發生舞弊等行為。(2)授權審批控製:由於項目執行地在國外,大宗材料采購的合同往往沒有會審、法人授權書、備案資料和簽字蓋章;工程質量管理清單未經項目負責人審批執行等。(3)預算控製:目前還有很多國際項目沒有建立資金預算製度,這既不利於項目貨幣資金的充分利用,也不利於公司預算的執行。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指公司及時、準確收集、傳遞與內部控製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公司內部、公司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是實施內部控製的重要條件。總體而言,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的財務月報、季報等的編製和上報比較規範、及時,但是由於國際項目常常以聯合體的形式出現,在信息與溝通方麵還有特殊之處。比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果沒有完善的管理流程及標準化的項目執行狀況報表,項目經理及項目組成人員無法用統一的語言來對項目實施控製;項目經理和公司本部領導層不能隨時監控項目執行各環節的狀態,無法及時發現問題並采取對策。此外,與業主的溝通也非常關鍵。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如果確有困難,要設法與業主協商,避免業主索賠。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製建立與實施情況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製的有效性,對於發現的內部控製缺陷,及時加以改進,是實施內部控製的重要保證。目前企業對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的監督作用還很有限。首先,內部審計人員不能遍訪所有的項目現場。其次,內部審計人員到項目現場審計的時間有限,不足以發現更多深層次的問題,難以提出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