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上市公司IPO定價與財務成長性分析
資本市場
作者:肖亞藍 劉治欽
摘要:本文以在創業板上市的醫藥行業公司首發價格為研究對象,選取了體現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規模、發展能力和無形資產比重等財務指標作為財務成長性因子,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對創業板上市公司IPO定價與財務成長性的關係進行了檢驗,發現創業板IPO定價主要在盈利能力方麵體現了公司財務成長性。
關鍵詞:創業板 IPO價格 財務成長性
一、引言
我國創業板已開板三年多,上市公司數量由首批的28家增長到目前的300多家,平均每兩個交易日就有一家創業板公司上市。然而,由於利潤增速放緩、破發現象普遍,創業板上市公司“高股價、高市盈率、高募資”的問題飽受爭議,其發展所依賴的“高成長”概念也引起了質疑。
公司成長性是指由於其自身的某些優勢而可能在將來迸發出的潛力和持續增長能力,可以表現在財務能力、人力資本力量、市場和公共關係能力、技術與創新能力等方麵。創業板市場是為高技術型和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服務的資本市場,成長性是這個市場的前提,也是衡量市場中企業發展能力的主要指標。筆者認為公司其他方麵的成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通過財務指標體現出來,因此本文將研究創業板上市公司IPO定價與財務成長性的關係,選取成長性較高的醫藥行業公司為樣本,考察創業板IPO定價是否能夠體現公司的財務成長性。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以我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醫藥行業A股為對象,選取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10月30日之間上市的40家公司作為樣本,對我國創業板IPO價格與財務成長性進行實證研究。股票行業分類信息來源於華泰證券專業版軟件,上市公司IPO價格來源於巨潮資訊網,上市公司其他數據來源於首發招股說明書(中國證監會網站)。
(二)變量選取
通常情況下,公司的財務成長性與盈利能力呈正相關關係:盈利能力強的公司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強,將有利於公司的穩定成長與發展。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利潤波動較大,盈利能力指標不一定理想,因此,本文還將考慮營運能力、償債能力、規模、發展能力和無形資產指標。
營運能力越好,表明企業對資產的管理能力越好,能夠將資產投入到高產出的項目上以獲得快速成長;處於成長階段的企業通常麵臨籌資壓力,償債能力好不僅能夠降低財務風險,也為企業籌資提供了便利;規模較小的公司發展空間較大,成長性通常會優於規模較大的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對公司的淨利潤或營業收入的增長情況有一定要求,如果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率,企業就會有較好的成長前景;此外,考慮到創業板主要是高新技術產業,無形資產占淨資產的比重能夠體現出公司的研發投入,從而體現出公司成長的基礎。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將以前述上市公司指標為自變量、創業板IPO價格為因變量,運用回歸分析的方法,研究這些體現財務成長性的變量與IPO價格的相關關係。
三、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顯示了本文所涉及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創業板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發行價的均值為32.89元,高於同期股票總體均值(2010年上市個股發行價算術平均值為29.67元;2011年為26.53元),反映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高股價現象。發行價、淨資產收益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總資產的方差都很大,說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首發價格差異較大,體現不同能力類型的財務成長性指標也有較大差異。